[发明专利]汽车门板部件的加固构造及加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69022.X | 申请日: | 2018-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37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中川功一;齐藤孝信;樋贝和彦;玉井良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J5/00 | 分类号: | B60J5/00;B32B15/08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任天诺;高培培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门板 部件 加固 构造 方法 | ||
本发明的汽车门板部件的加固构造具备沿着高度方向弯曲且形成有特征线(3a)的金属板制的门外板(3)和配设于门外板(3)的内表面侧的防撞梁(5),通过向门外板(3)的内表面贴附树脂制的加固构件(7)来使门外板(3)的抗拉刚度提高,其中,加固构件(7)具有沿着门外板(3)的所述弯曲而从防撞梁(5)呈筋状地延伸至特征线(3a)的多个纵骨部(9),该多个纵骨部(9)在门外板(3)的前后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配置,各纵骨部(9)的外表面接合于门外板(3)的内表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汽车的(automotive)金属板(metal sheet)制门板(door panel)部件(part)的抗拉刚度(tensil rigidity)提高的汽车门板部件的加固(stiffening)构造及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汽车的车门、车顶(roof)、发动机盖(hood)等汽车外板(outer panel)部件的重要的功能之一,存在担保抗拉刚度的功能。为了使汽车外板部件的抗拉刚度提高,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车门、挡泥板(fender)等金属板的内侧将FRP(Fiber-ReinforcedPlastics;纤维增强塑料)板通过感光性粘接剂(photosensitive adhesive)而粘接(adhere)的技术。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车门、车顶这样的金属板表面粘接CFRP(Carbon Fiber-Reinforced Plastics;碳纤维增强塑料)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6-12827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2-5156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以车门、挡泥板等配置于汽车的侧面(side)的部件为对象,因此对于物体的角部与汽车侧面接触而局部凹陷的抗凹性(dent resistance)这样的集中载荷(concentrated load),通过将载荷集中的部位设为必须地粘贴FRP来起到效果。但是,关于打蜡(waxing)这样的将手掌整体向外板压靠的抗拉刚度这样的大面积反转的分布载荷(distributed load),根据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必须在载荷施加的部位粘接FRP。因而,会遍及金属板的内侧整面而粘接FRP,需要对大面积整体粘贴与金属板相比会花费数倍~数十倍的成本的FRP,因此存在无法避免显著的成本上升之类的问题。
另外,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技术需要重视汽车的外观,因此不得不在人眼所触及的表侧的部件的整面粘贴CFRP,成为非常高的成本。于是,也可考虑为了成本降低而使CFRP层极薄的方法,但在应用于本发明的情况下,存在无法期待设为目的的门板部件的抗拉刚度的提高这一课题。
这样,虽然公开了很多在汽车板部件粘贴FRP、CFRP的技术,但使作用了分布载荷时的抗拉刚度提高并且达成轻量化(weight reduction of automotive body)的技术在此之前没有提出。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汽车的门板部件的抗拉刚度提高并将该门板部件轻量化的汽车门板部件的加固构造及加固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汽车门板部件的加固构造具备沿着高度方向弯曲且形成有特征线(character line)的金属板制门板部件和配设于该门板部件的内表面侧的防撞梁(impact beam),通过向所述门板部件的内表面贴附树脂制的加固构件来使所述门板部件的抗拉刚度提高,其中,所述加固构件具有沿着所述门板部件的所述弯曲而从所述防撞梁呈筋状地延伸至所述特征线的多个纵骨部(vertical bone portion),该多个纵骨部在所述门板部件的前后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配置,并接合于所述门板部件的内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未经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690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