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菌液化气体装置及无菌液化气体装置的结合管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69884.2 | 申请日: | 201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78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吉元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爱发科 |
主分类号: | A61L2/20 | 分类号: | A61L2/20;A61L2/02;F17C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崔今花;周艳玲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菌 液化 气体 装置 结合 | ||
本发明的无菌液化气体装置包括:液化气体储存罐;原料气体供给装置,用于向所述液化气体储存罐供给原料气体;冷却装置,用于对所述液化气体储存罐内进行冷却,以使所述原料气体进行液化;供给管道,用于连接所述原料气体供给装置和所述液化气体储存罐;灭菌过滤器,设置在所述供给管道上;灭菌装置,用于通过灭菌气体对位于比所述灭菌过滤器更下游部分的灭菌区域进行灭菌;和灭菌气体去除装置,用于在灭菌之后去除所述灭菌气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菌液化气体装置及无菌液化气体装置的结合管,特别涉及一种适合在无菌状态下制备、储存及供给液态氮等液化气体时使用的技术。
本申请基于2017年11月7日在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2017-214520号要求优先权,并且在此援引其内容。
背景技术
在医疗、制药、食品和研究领域中,使用无菌状态的液态氮等液化气体的情况不断增加。伴随此,要求经过灭菌的液化气体装置。
专利文献1提出通过高温气体对液态氮填充装置内进行加热灭菌而维持装置无菌性的方法。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使用对极低温度具有耐性的材质的过滤器对液态氮进行无菌化的方法。
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对无菌化后的气体进行冷却使之液化的方法以及利用蒸气对管道等进行灭菌的方法。
对此,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有具有用于对来源于生物的材料进行操作的操作室的隔离器。
如专利文献4中所述,对于隔离器来说,需要将操作室内维持为灭菌状态。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0-18571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76622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公表2013-53121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公开2009-226048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不仅对装置进行加热时需要大量的能量和时间,而且装置必须耐受液态氮的超低温和由高温气体带来的高温这两个温度。因此产生如下的问题:即,作为装置的部件所要求的热特性,要求-200℃至+200℃左右的较宽的范围,部件材质的选择范围窄或装置整体结构变得复杂。而且,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由于使用高温气体,因此具有难以连接到如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隔离器的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不存在能够长期维持如对液态氮进行无菌化的功能的过滤器,从而实际上不容易持续制备无菌液态氮。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对经过无菌化的气体进行冷却而液化以及利用蒸气对管道等进行灭菌。然而,由于不具备用于储存液化气体的储罐,因此无法变更液化气体的供给量,而且由于使用高温气体,从而如后述那样具有无法维持液态氮的无菌状态的问题。
如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隔离器要求供给无菌液态氮。然而,目前尚未实现其具体方法。这是因为伴随液态氮的蒸发,引入空气中的水分或污染物质,因此难以在无菌状态下向隔离器供给液态氮。
特别是,对于与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相关的技术等来说,当务之急是实现无菌液态氮的供给。
另外,例如与半导体制造设备等相比较,如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隔离器的各个尺寸的规模小。因此,要求适合使用隔离器的规模尺寸的供给液态氮的设备。
此外,虽然还要求在单个设备内能够对多个隔离器供给无菌液态氮,但同时还要求避免液态氮装置的尺寸大型化。
由于在这些设备内经常变更隔离器的配置,因此还要求能够在灵活应对这种布局的变更的基础上供给无菌液态氮。
而且,要求能够尽可能简化操作步骤,从而维持无菌状态的同时保证严密的无菌状态来供给这种液态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爱发科,未经株式会社爱发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698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多显示器环境中提供丰富的电子阅读体验
- 下一篇:拖拉机及作业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