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造物件的方法和可自由基交联树脂在增材制造法中的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71994.2 | 申请日: | 2018-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43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D.阿克滕;T.比斯根;R.瓦格纳;F.J.施坦普弗莱;M.路德维希;C.托姆齐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思创德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78 | 分类号: | C08G18/78;C08G18/67;C08G18/22;C08G18/02;B29C64/00;C08G18/48;C08G18/18;C08G18/2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章敏;张华 |
地址: | 德国勒***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物件 方法 自由基 交联 树脂 中的 用途 | ||
制造物件的方法包括步骤:I)将自由基交联树脂沉积在载体上,以获得与物件的第一所选截面对应的与载体接合的构建材料层;II)将自由基交联树脂沉积到之前施加的构建材料层上,以获得与物件的进一步所选截面对应并与之前施加的层接合的进一步的构建材料层;III)重复步骤II)直至形成物件;其中步骤I)和步骤II)中的自由基交联树脂的沉积包括将可自由基交联树脂施加到载体或之前施加的层上,并且至少在步骤II)中通过将能量作用于与物件的各自所选截面对应的可自由基交联树脂的所选区域来进行,并且其中所述可自由基交联树脂具有≥5 mPas至≤100000 mPas的粘度(23℃,DIN EN ISO 2884‑1)。本发明还涉及这样的树脂在增材制造法中的用途。所述可自由基交联树脂包含可固化组分,所述可固化组分通过使含有至少一个噁二嗪三酮基团(式1)的多异氰酸酯或多异氰酸酯反应产物与具有25泽列维季诺夫活性H原子的含有丙烯酸酯双键、甲基丙烯酸酯双键或乙烯基醚双键的化合物反应而获得。(式1)。
本发明涉及制造物件的方法,其包括步骤:
I) 将自由基交联树脂沉积在载体上,以获得与物件的第一所选截面对应的与载体接合的构建材料层;
II) 将自由基交联树脂沉积到之前施加的构建材料层上,以获得与物件的进一步所选截面对应并与之前施加的层接合的进一步的构建材料层;
III) 重复步骤II)直至形成物件;
其中步骤I)和步骤II)中的自由基交联树脂的沉积包括将可自由基交联树脂施加到载体或前一层上,并且至少在步骤II)中通过将能量作用于与物件的各自所选截面对应的可自由基交联树脂的所选区域来进行,并且
其中所述可自由基交联树脂具有≥ 5 mPas至≤ 100000 mPas的粘度(23℃,DINEN ISO 2884-1)。本发明进一步涉及这样的树脂在增材制造法中的用途。
WO 2004/033522 A1公开了制造含有至少一个脲基甲酸酯基团的多异氰酸酯或多异氰酸酯反应产物的方法,其在经由两个单键连接的脲基甲酸酯基团的氧原子处带有至少一个丙烯酸酯双键、甲基丙烯酸酯双键或乙烯基醚双键,其特征在于含有至少一个噁二嗪三酮基团(式1)的多异氰酸酯或多异氰酸酯反应产物
(式1)
与含有丙烯酸酯双键、甲基丙烯酸酯双键或乙烯基醚双键的醇在-20至100℃的温度下反应。该专利申请同样涉及含有通过所述方法制备的化合物的涂料体系、胶粘剂体系、可固化化合物体系和密封物料。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至少部分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点。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增材制造法,其中制成的物件能够同时具有高分辨率和高强度。最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能够以尽可能成本有效和/或个性化和/或节约资源的方式制造这样的物件。
根据本发明,通过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和如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用途实现该目的。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了有利的扩展方案。它们可自由组合,除非从上下文中清楚看出相反的意思。
根据本发明提出制造物件的方法,其包括步骤:
I) 将自由基交联树脂沉积在载体上,以获得与物件的第一所选截面对应的与载体接合的构建材料层;
II) 将自由基交联树脂沉积到之前施加的构建材料层上,以获得与物件的进一步所选截面对应并与之前施加的层接合的进一步的构建材料层;
III) 重复步骤II)直至形成物件;
其中步骤I)和步骤II)中的自由基交联树脂的沉积包括将可自由基交联树脂施加到载体或前一层上,并且至少在步骤II)中通过将能量作用于与物件的各自所选截面对应的可自由基交联树脂的所选区域来进行,并且
其中所述可自由基交联树脂具有≥ 5 mPas至≤ 100000 mPas的粘度(23℃,DINEN ISO 2884-1),并且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思创德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科思创德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719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