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螺线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72136.X | 申请日: | 2018-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29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西口佳孝;左右木高広;杉泽政直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株式会社电装电子 |
主分类号: | H01F7/16 | 分类号: | H01F7/1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胡曼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线管 装置 | ||
螺线管装置包括:通过通电而产生磁通(φ)的电磁线圈(2);固定芯部(3);可动芯部(4);配置在这些芯部(3)、(4)之间的磁性弹簧(5);以及轭部(6)。磁性弹簧(5)由磁性体构成,并对可动芯部(4)向与Z方向的固定芯部(3)分开的方向施力。另外,磁性弹簧(5)是将由磁性体构成的板状弹簧构件(50)卷绕成螺旋状而构成的,其中心部(51)位于比周缘部(52)更靠Z方向的一侧。构成为当可动芯部(4)被向所述接近位置吸引时,磁性弹簧(5)不会变形到板状弹簧构件(50)的宽度即最小弹簧长度(LMIN)。
相关申请的援引
本申请以2017年11月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7-216193号的申请为基础,在此援引其记载内容。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螺线管装置,所述螺线管装置包括:电磁线圈;以及可动芯部,所述可动芯部根据有无向该电磁线圈通电而进行进退动作。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一种螺线管装置,所述螺线管装置包括:电磁线圈;以及可动芯部,所述可动芯部根据有无向该电磁线圈通电而进行进退动作(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在该螺线管装置中,在所述电磁线圈内设置有由磁性体构成的固定芯部。另外,在该固定芯部与所述可动芯部之间设置有弹簧构件。通过该弹簧构件,将可动芯部向与电磁线圈的轴方向上的固定芯部分开的方向加压。
在对电磁线圈通电时,磁通流动并产生电磁力,可动芯部抵抗弹簧构件的加压力并且被向固定芯部吸引。另外,在停止对电磁线圈通电时,电磁力消失,通过弹簧构件的加压力,可动芯部与固定芯部分开。所述螺线管装置如上所述根据有无对电磁线圈通电,使可动芯部进行进退动作。
所述弹簧构件由非磁性体构成。因此,所述螺线管装置在配置有弹簧构件的部位的磁阻高,如果没有大电流流过电磁线圈,则不能以较强的力吸引可动芯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年来研究了由磁性体构成所述弹簧构件。尤其是,正在研究在由磁性体构成的板状弹簧卷绕成螺旋状,在不向轴向施加力的状态下,使用中心部位于比周缘部更靠近轴向一侧的形状的弹簧构件(以下也称为磁性弹簧:参照图4)。如果使用这样的磁性弹簧,则能够降低配置有磁性弹簧的部位(即固定芯部与可动芯部之间)的磁阻。因此,电磁线圈的磁通的流动变得容易,即使流过电磁线圈的电流量较少,也能够以较强的力吸引可动芯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5-1625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所述螺线管装置的吸引力的固体差较大。即,在所述螺线管装置中,在可动芯部被吸引时,磁性弹簧变形到所述板状弹簧的宽度(即,磁性弹簧的最小弹簧长度)。磁性弹簧从自然长度的状态向轴向施加力时,弹簧长度逐渐地变短,弹簧力变大(参照图6)。在磁性弹簧比最小弹簧长度足够长的情况下,从自然长度位移的位移量和弹簧力大致成比例关系,但是在最小弹簧长度附近时,弹簧力会急剧增大。而且,在最小弹簧长度附近,弹簧力的产品偏差较大。因此,若使磁性弹簧变形到最小弹簧长度,则弹簧力的产品偏差较大,因此,可动芯部的吸引力(即,从通过对电磁线圈通电而产生的电磁力减去磁性弹簧的弹簧力的力)容易产生偏差。因此,有可能会由于吸引力不足而无法吸引可动芯部,或是吸引可动芯部的速度有较大的偏差。
本公开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可动芯部的吸引力的产品偏差的螺线管装置。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是一种螺线管装置,所述螺线管装置包括:
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通过通电而产生磁通;
固定芯部,所述固定芯部配置在所述电磁线圈内;
可动芯部,所述可动芯部根据有无向所述电磁线圈通电而在该电磁线圈的轴向上进行进退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株式会社电装电子,未经株式会社电装;株式会社电装电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721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