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烯烃聚合用催化剂及含有极性基的烯烃系聚合物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72481.3 | 申请日: | 201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862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1 |
发明(设计)人: | 野崎京子;伊藤慎库;黑田润一;奥村吉邦;林慎也;南由美子;小林稔;安川雄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大学;昭和电工株式会社;日本聚乙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F4/80 | 分类号: | C08F4/80;C08F10/00;C07F9/6578;C07F15/00;C07F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李渊茹;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烯烃 聚合 催化剂 含有 极性 聚合物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烯烃聚合用催化剂,其包含通式(C1)所示的金属配位化合物,
式中,M表示Pd,X表示磷原子P,Y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亚甲基-CH2-;R5表示选自氢原子、碳原子数1~30的烃基和碳原子数2~10的酰氧基中的取代基;R6和R7各自独立地为通式(2)所示的叔烷基;L表示给电子性配位体,q为1/2、1或2;
式中,R8、R9和R10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30的烃基,R8、R9和R10可以彼此结合而形成环结构;另外,式中也标出了碳原子与通式(C1)中的X结合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通式(2)所示的叔烷基为叔丁基、1-金刚烷基、2-甲基-2-丁基、2-甲基-2-戊基、2-苄基-2-丙基、2,5-二甲基-2-己基、3-甲基-3-戊基、或2,3,3-三甲基-2-丁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通式(C1)中的Y为亚甲基。
4.选自聚乙烯、乙烯与通式(1)所示的具有极性基的烯烃的共聚物、和乙烯与上述通式(1)所示的具有极性基的烯烃与其它单体的共聚物中的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通式(C1)所示的金属配位化合物作为聚合催化剂,
式中的符号表示与权利要求1中的记载相同的含义;
式中,R1表示选自羟基、碳原子数1~1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氧基、碳原子数2~10的酰基、碳原子数2~10的酯基、碳原子数2~10的酰氧基、氨基、碳原子数1~12的取代氨基、碳原子数2~12的取代酰胺基、碳原子数5~10的取代吡啶基、碳原子数4~10的取代吡咯烷基、碳原子数5~10的取代哌啶基、碳原子数4~10的取代氢化呋喃基、碳原子数4~10的取代咪唑基、巯基、碳原子数1~10的烷硫基、碳原子数6~10的芳硫基、环氧基、和卤原子中的取代基;n为0或选自1~6中的任意整数,所述碳原子数2~10的酯基为氧基羰基,即R-O-(C=O)-,其中,R为有机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合物的制造方法,通式(1)中的n为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合物的制造方法,通式(1)中的n为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合物的制造方法,R6和R7各自独立地为通式(2)所示的叔烷基。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合物的制造方法,通式(2)所示的叔烷基为叔丁基、1-金刚烷基、2-甲基-2-丁基、2-甲基-2-戊基、2-苄基-2-丙基、2,5-二甲基-2-己基、3-甲基-3-戊基、或2,3,3-三甲基-2-丁基。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合物的制造方法,通式(C1)中的Y为亚甲基。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合物的制造方法,聚合温度为100~1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大学;昭和电工株式会社;日本聚乙烯株式会社,未经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大学;昭和电工株式会社;日本聚乙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7248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