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元件以及蓄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72716.9 | 申请日: | 2018-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8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加古智典;宫崎明彦;高野理史;中井健太;针长右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G11/32;H01G11/46;H01G11/68;H01M4/133;H01M4/525;H01M4/587;H01M4/6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齐秀凤 |
地址: | 日本国京都府京都市***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元件 以及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具有比较高的初始容量的同时充电时以及放电时的滞后的增加得到抑制的蓄电元件以及蓄电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蓄电元件具备负极,该负极具有作为活性物质含有非晶质碳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基于测定相对于非晶质碳的放电电量(Q)的非晶质碳的电位(V)的结果,求出每单位量的放电电量(Q)下的电位(V)的变化比例(dQ/dV),相对于电位(V)表示变化比例(dQ/dV)的曲线在非晶质碳的电位为0.8V以上且1.5V以下的范围内具有一个以上的峰值,充满电时的所述负极的电位按照锂电位为0.25V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二次电池等蓄电元件、以及具备多个该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在电池容器内具备将正极、负极以及隔离件卷绕而成的电极卷绕组和电解液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池中,公开了如下所示的技术内容。正极具有集电体和涂敷在所述集电体的两面的正极合剂,正极合剂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包含层状型锂-镍-锰-钴复合氧化物。正极合剂的单面的涂敷量为110~170g/m2,正极合剂的密度为2.5~2.8g/cm3。负极具有集电体和涂敷在集电体的两面的负极合剂,负极合剂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包含非晶质碳。电解液作为非水系溶媒包含环状碳酸酯、链状碳酸酯、环状磺酸酯以及碳酸亚乙烯酯。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0919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池那样的蓄电元件例如为了专用于混合动力型汽车的用途,被设计为充分地具有输入输出性能,尽管如此,初始容量不太大的情形比较多。近年来,在汽车用途中使用蓄电元件得到普及,因此要求除了充分的输入输出特性之外还具有比较高的初始容量的蓄电元件。
因此,考虑对将与以往的非晶质碳相比增加充放电电量的非晶质碳作为活性物质应用的蓄电元件的研究。然而,在这样的蓄电元件中,可能引起充电时以及放电时的电压曲线大幅偏离即滞后增加的问题。若滞后增加,则难以进行充放电控制。
本实施方式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具有比较高的初始容量的同时充电时以及放电时的滞后的增加得到抑制的蓄电元件、以及具备多个该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实施方式的蓄电元件具备负极,该负极具有作为活性物质含有非晶质碳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基于测定相对于非晶质碳的放电电量(Q)的非晶质碳的电位(V)的结果,求出每单位量的放电电量(Q)下的电位(V)的变化比例(dQ/dV),相对于电位(V)表示变化比例(dQ/dV)的曲线在非晶质碳的电位为0.8V以上且1.5V以下的范围内具有一个以上的峰值,充满电时的所述负极的电位按照锂电位为0.25V以上。
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具备多个上述的蓄电元件,多个蓄电元件被串联连接,蓄电元件具有正极,该正极作为活性物质含有具有α-NaFeO2型构造且由Li1+xM1-xO2的化学组成表示的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其中,M为过渡金属,0<x<0.3)。
发明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在具有比较高的初始容量的同时充电时以及放电时的滞后的增加得到抑制的蓄电元件。此外,能够提供一种具备多个该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蓄电元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位置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未经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727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纤维构造体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用于执行波束管理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