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能量治疗生物组织的方法及系统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80073796.X 申请日: 2018-07-19
公开(公告)号: CN111343936A 公开(公告)日: 2020-06-26
发明(设计)人: J·K·卢特鲁勒;D·B·昌;B·W·L·马戈利斯 申请(专利权)人: 奥哈伊视网膜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主分类号: A61B18/12 分类号: A61B18/12;A61B18/14;A61B18/18;A61B18/20;A61F9/008
代理公司: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代理人: 程伟;王锦阳
地址: 美国加利***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利用 能量 治疗 生物 组织 方法 系统
【说明书】:

一种用于热治疗生物组织的方法包括生成具有预定波长及平均功率的治疗辐射。向生物组织例如视网膜组织施加该治疗辐射,以在该生物组织上形成至少一个治疗光斑,并充分热刺激该生物组织,以产生治疗性效果而不破坏该组织。

技术领域

发明通常涉及用于治疗生物组织尤其视网膜组织的系统及方法。尤其,本发明涉及利用辐射例如光束热治疗视网膜或其它生物组织的方法,以对靶组织产生治疗性效果,而不破坏或永久损伤该靶组织。

背景技术

视网膜光凝是治疗视网膜疾病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常用程序。视网膜光凝包括用光在视网膜组织中产生热灼伤。这些热灼伤被认为封闭视网膜并阻止血管生长及渗漏。通常,视网膜激光烧灼在视网膜病理区域中为全层(full-thickness),并在治疗时可见作为白色或灰色视网膜损伤。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损伤发展成脉络膜视网膜瘢痕及进行性萎缩的病灶区。

对于出血的、检眼镜可见的或血管照影明显的视网膜损伤具有不同的照射(exposure)阈值。“阈值”损伤是在治疗时在检眼镜下勉强可见的损伤。“亚阈值”损伤是在治疗时不可见,但通过检眼镜或血管照影可检测的损伤。“超阈值”激光治疗是对容易看到的端点执行的视网膜光凝。不过,在所有情况下都认为,为了产生该程序的效益,实际的组织损伤及瘢痕是必要的。已发现光凝是产生视网膜瘢痕的有效方式,且多年来已成为针对糖尿病黄斑水肿及其它视网膜疾病的黄斑光凝的技术标准。

尽管与不治疗相比提供明显的优点,但当前的视网膜光凝治疗(其产生视网膜灼伤及瘢痕)有缺点和不足。传统的光凝常常是令人疼痛的。这可能需要局部麻醉,局部麻醉具有其自身的伴随风险,或者,可在延长的时间段上将治疗分成阶段,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治疗疼痛及术后炎症。而且,在传统光凝之后常常出现视敏度暂时下降。

实际上,热组织损伤可能是传统光凝的许多潜在并发症的唯一来源,该些潜在并发症可能导致立即的以及以后的视力丧失。此类并发症包括视网膜下纤维化、脉络膜新生血管,以及激光瘢痕的进行性扩张。由组织破坏导致的炎症可引起或加重黄斑水肿、伴随视网膜脱离及玻璃体出血的纤维血管增生的诱发急缩,并可引起葡萄膜炎、浆液性脉络膜脱离、闭角或低眼压。尽管这些并发症的其中一些是罕见的,但包括治疗疼痛、进行性瘢痕扩张、视野丧失、夜视力下降等的其它并发症是如此常见以致被接受为传统激光视网膜光凝的不可避免的副作用。由于传统光凝治疗中的固有视网膜损伤,视网膜的中央凹及其它敏感区域的治疗被严格禁止,尽管最具视觉致残性的糖尿病黄斑水肿发生于这些区域中。

另一个问题是该治疗需要向待治疗的视网膜的区域施加大量激光剂量。这可能是乏味而耗时的,因为为了提供全面的治疗,需要数百个或者甚至超过一千个激光光斑的情况并不少见。医生负责确保每个激光束光斑适当远离眼睛的敏感区域,例如中央凹,否则可能导致永久损伤。顺序地使用单个激光束对大量位置进行逐点治疗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常常导致医生疲劳及患者不适。

发明人已发现,可将例如采用各种波长的光的形式的辐射施加于视网膜组织,其不破坏或永久损伤该视网膜组织,但达成对眼疾的有益效果。发明人已发现,一个或多个光束可经生成并被施加于视网膜组织,以使它对视网膜组织是治疗性的,但是亚致死性的,并避免视网膜组织中的损伤性光凝,但对眼睛的视网膜组织提供预防性及保护性治疗。认为该过程以受控方式提高组织温度,以选择性刺激热休克蛋白激活及/或产生以及蛋白修复的促进,其充当治疗性治疗组织的机制。认为这些被激活的热休克蛋白可通过移除及修复受损蛋白来将病变的视网膜重置至其健康状态。这会导致改善的RPE(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功能,改善视网膜功能及自动调节,恢复性的急性炎症,减轻的慢性炎症,以及系统免疫。本发明的效果可减缓、阻止或甚至逆转视网膜疾病,改善视觉功能,以及降低视力丧失的风险。认为以受控方式提高组织温度来选择性刺激热休克蛋白激活而不损伤或破坏该组织也对其它组织有益。

标题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哈伊视网膜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奥哈伊视网膜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737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