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制造锂离子蓄电池的电池用电极箔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75093.0 | 申请日: | 201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19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发明(设计)人: | G.拉普蒂耶娃;U.汉佩尔;V.登克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斯佩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1/00 | 分类号: | C22C21/00;B22D43/00;H01M4/1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刘国军;邹宗亮 |
地址: | 德国格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制造 锂离子 蓄电池 电池 用电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铝合金的电池用电极箔,所述铝合金具有以下组成(以重量%计):Si:0.01‑0.15重量%、Fe:0.02‑0.4重量%、Cu:≤0.08重量%、Mn:≤0.03重量%、Mg:≤0.03重量%、Cr:≤0.01重量%、Ti:0.005‑0.03重量%,其中所述铝合金可包含每种最多为0.05%的杂质,总计最多为0.15%,剩余重量百分比为铝,但铝的比例须至少为99.35重量%;其中所述电池用电极箔具有密度≤9500颗粒/mm2的直径为0.1‑1.0μm的金属间相。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池用电极箔的制造方法、其用于制造蓄电池的用途以及包含所述电池用电极箔的蓄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铝合金的电池用电极箔,所述铝合金具有以下组成(以重量%计):Si:0.01-0.15重量%、Fe:0.02-0.4重量%、Cu:≤0.08重量%、Mn:≤0.03重量%、Mg:≤0.03重量%、Cr:≤0.01重量%、Ti:0.005-0.03重量%,其中所述铝合金可包含每种最多0.05%的杂质,总计最多0.15%,剩余重量%为铝,但铝的比例须至少为99.35重量%;其中所述电池用电极箔具有密度≤9500颗粒/mm2的直径为0.1-1.0μm的金属间相。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池用电极箔的制造方法、其用于制造蓄电池的用途以及包含所述电池用电极箔的蓄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蓄电池的核芯包括交替排列的阳极层和阴极层组成,所述阳极层和阴极层彼此叠置并由隔离层隔开。对于阴极层,通常使用涂布有含锂电极浆料的铝箔。阳极层例如可以是涂布有石墨的铜箔,隔离层可以是可渗透Li离子的聚合物层。
在阴极层中,铝箔一方面作为电极浆料的载体或基材,而另一方面用于耗散电流,即作为所谓的集流体。
在此背景下,本发明基于以下目的:提供一种电池用电极箔以及一种制造具有良好或高导电率、厚度尽可能小、两表面近乎相等的电池用电极箔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一种包含铝合金的电池用电极箔,其中所述铝合金具有以下组成(以重量百分比计):
Si:0.01-0.15重量%,
Fe:0.02-0.4重量%,
Cu:≤0.08重量%,
Mn:≤0.03重量%,
Mg:≤0.03重量%,
Cr:≤0.01重量%,
Ti:0.005-0.03重量%,
其中所述铝合金可包含每种最多0.05%的杂质且总计最多0.15%,剩余重量%为铝,但铝含量须至少为99.35重量%;其中所述电池用电极箔具有密度≤9500颗粒/mm2的直径为0.1-1.0μm的金属间相。
本发明人认识到,通过加工符合所述特定合金组成的上述铝合金,可提供具有以下特征的铝箔:直径为0.1-1.0μm的密度低相且具有良好或高导电率。
优选实施方式涉及密度≤7000颗粒/mm2的直径为0.1-1.0μm的金属间相的电池用电极箔。
因而,具体而言,根据本发明的电池用电极箔的特征在于具有良好或高的导电率并同时具有良好或高的机械强度。所述电池用电极箔可具有56%IACS的最小导电率,具体而言约56%-63%IACS的最小导电率。此外,所述电池用电极箔可具有Rm165MPa的抗拉强度(沿轧制方向及垂直于轧制方向)。
通常,所述电池用电极箔两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0.07-0.22μm。优选地,所述电池用电极箔两面的表面粗糙度Ra差为最大0.03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斯佩拉有限公司,未经斯佩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750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