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物构造的改进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75432.5 | 申请日: | 2018-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31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约瑟夫·纳尔逊·乔伊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JS乔伊斯私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14 | 分类号: | E04B5/14;E04B1/18;E04C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孙静;杨明钊 |
地址: | 澳大利亚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物 构造 改进 | ||
描述了一种模块化周界框架系统(10),用于形成在建筑物的地板、墙壁和屋顶的构造中使用的周界框架(11)。模块化周界框架系统具有第一模块化子框架(16)和第二模块化子框架(18),第一模块化子框架具有一个或两个钝端部分(26、28),第二模块化子框架具有一个或两个伸出端部分(36、38)。钝端部分和伸出端部分的尺寸和形状设定为便于在钝端部分的拐角处会合的至少两个表面与在伸出端部分的拐角处会合的至少两个表面之间的连续邻接接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建筑物构造的结构材料的改进。
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形成周界框架(perimeter frame)的模块化周界框架系统,该周界框架在建筑物的地板(floors)、墙壁和屋顶的构造中被使用。
背景技术
预组装的(或预制的)建筑物框架,例如整个墙壁框架,由于其尺寸大,通常难以运输和处理,特别是当需要将其定位在位于入口受限且空间可能有限的构造现场时,从而大大增加了构造成本。因此,需要一种模块化周界框架系统,其将提供对前述现有技术的改进。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周界框架系统,其用于形成在建筑物的地板、墙壁和屋顶的构造中使用的周界框架,包括:
(a)具有钝端部分(blunt end portion)的第一模块化子框架,和
(b)具有伸出端部分的第二模块化子框架,
其中,钝端部分和伸出端部分的尺寸和形状设定为便于在钝端部分的拐角处会合的至少两个表面与在伸出端部分的拐角处会合的至少两个表面之间的连续邻接接合(continuous abutting engagement)。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周界框架系统,其用于形成在建筑物的地板、墙壁和屋顶的构造中使用的周界框架,包括:
(a)梯式(ladder)子框架,其具有一对平行的、间隔开的梯式梁构件,该梯式梁构件通过一个或更多个梯式横梁构件互连,该梯式梁构件彼此对称地相对,从而在梯式子框架的每个相对的端部处形成钝端部分,梯式梁构件中的第一梯式梁构件适于沿着周界框架的外部周界定位,且梯式梁构件中的第二梯式梁构件适于沿着周界框架的内部周界定位,以及
(b)顶帽式子框架,其具有一对平行的、间隔开的顶帽式梁构件,该顶帽式梁构件通过一个或更多个顶帽式横梁构件互连,该顶帽式梁构件具有彼此不同的长度,并且彼此对称地相对,使得顶帽式梁构件中的第一顶帽式梁构件在其每个相对的端部处沿其长度超过顶帽式梁构件中的第二顶帽式梁构件的长度进一步延伸预定距离,从而在顶帽式子框架的每个相对的端部处形成伸出端部分,顶帽式梁构件中的第一顶帽式梁构件适于沿着周界框架的外部周界定位,且顶帽式梁构件中的第二顶帽式梁构件适于沿着周界框架的内部周界定位,其中,该预定距离基本上等于梯式梁构件中的第一梯式梁构件和第二梯式梁构件隔开的距离,
其中,该周界框架通过以下步骤形成:将两个梯式子框架在第一轴线的两边彼此相对对称地定位,其中每个梯式子框架的梯式梁构件中的第一梯式梁构件位于最外面;和,将两个顶帽式子框架在垂直于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的两边彼此相对对称地定位,其中每个顶帽式子框架的顶帽式梁构件中的第一顶帽式梁构件位于最外面;以及,然后通过使梯式子框架和顶帽式子框架在它们各自的端部分处垂直地互连。
优选地,梯式梁构件中的第二梯式梁构件是梯式子框架的内部梯式梁构件,并且梯式梁构件中的第二梯式梁构件的相对的端部隔开的长度比梯式梁构件中的第一梯式梁构件的相对的端部隔开的长度短,该第一梯式梁构件是梯式子框架的外部梯式梁构件,所短出的长度(the shorter length)基本上等于顶帽式子框架的伸出端部分的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JS乔伊斯私人有限公司,未经JS乔伊斯私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754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锂离子二次电池
- 下一篇: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