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圆筒形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75436.3 | 申请日: | 201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866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8 |
发明(设计)人: | 青木诚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50/107;H01M4/02;H01M4/13;H01M10/0525;H01M10/0566;H01M10/0587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蒋亭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筒 二次 电池 | ||
本发明的圆筒形二次电池具备:具有开口的有底圆筒形的电池壳体、容纳于电池壳体的电极组和电解液、堵住电池壳体的所述开口的封口部件。电极组具备正极、负极、和介于正极与负极之间的间隔件,并通过正极与负极隔着间隔件被卷绕而形成。负极具备负极集电体、和在负极集电体的至少一个主面上形成的负极合剂层。负极合剂层具有不与正极对置的非对置区域。负极合剂层的密度为1.25~1.43g/cmsupgt;3/supgt;、非对置区域的全长相对于负极合剂层的全长的比例为0.09以上,电极组的中空部的内径为2.0mm以下。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伴随快速充电的充放电的循环特性优异的小型圆筒形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含卷绕式的电极组的圆筒形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使用电池的设备的应用范围正在扩大。特别是锂离子二次电池由于轻量、高容量和高输出功率,而被广泛用作笔记本型个人电脑、便携电话、其它便携型电子设备的驱动用电源。这样的用途中,以往广泛使用电池直径为14~18mm左右、高度为40~65mm左右且具有高容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高容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中,一般使用将正极与负极以隔着间隔件的状态卷绕的卷绕式电极组(专利文献1)。卷绕式电极组一般通过使用卷芯将正极、负极和介于它们之间的间隔件卷绕并拔出卷芯而形成。通过拔出卷芯从而在电极组的中心部分形成中空部。
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通过使负极合剂的密度为1.5g/cc以下从而提高了高负荷放电特性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一种通过使负极合剂层的厚度A和正极合剂层的厚度B分别为80~250μm的范围、使A/B为0.4<A/B<1.0、使负极合剂层的厚度与正极合剂层的厚度的合计A+B为230~450μm的范围,从而提高了低温负荷特性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132660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10593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404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高容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中,在充放电反应中使用大量电解液。因此,反复充放电的过程中电解液的分解和分布不均化增进,电解液容易局部不足。具备一般尺寸的卷绕式电极组的圆筒形二次电池中,中空部的容积也大,因此能够利用该中空部来确保一定程度的量的电解液。
另一方面,近年来,伴随便携型电子设备的进一步小型化和高性能化,对高容量和/或高输出功率的小型电源的需求也提高。作为这样的小型电源,提出了尺寸小的圆筒形二次电池(例如针形电池)。这样的小型电池的极板组的最内周直径为2.0mm以下,与以往使用的一般尺寸的电池的极板组的最内周直径(3~5mm)相比,中空部的容积小。因此,能够容纳的电解液的量少。
中空部的容积小的小型电池中,电解液的返回(充电时因负极的膨胀被挤出极板之外的电解液再次返回极板的现象)容易变得不充分。特别是在快速充电中,与直径大的电池相比电解液容易枯竭,容易发生反应不均,劣化变得严重。
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一种圆筒形二次电池,其具备:具有开口的有底圆筒形的电池壳体、容纳于所述电池壳体的电极组和电解液、以及堵住所述电池壳体的所述开口的封口部件,
所述电极组具备正极、负极、和介于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之间的间隔件,并通过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隔着所述间隔件被卷绕而形成,所述正极具备正极集电体、和在所述正极集电体的至少一个主面上形成的正极合剂层,所述负极具备负极集电体、和在所述负极集电体的至少一个主面上形成的负极合剂层,
所述负极合剂层具有不与所述正极合剂层对置的非对置区域,
所述负极合剂层的密度为1.25~1.43g/c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754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