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化床炉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76378.6 | 申请日: | 201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03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小川祐司;五十岚实;前川勇;清水敬哲;武藤贞行;清泷元;福本康二;山田隆平;村冈利纪;熊田宪彦;山口贵大 | 申请(专利权)人: |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3C10/20 | 分类号: | F23C10/20;F23G5/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于靖帅;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化床 | ||
流化床炉具有流动介质层、从流动介质层的底部提供流动用气体的流动用气体提供装置以及将流动介质层分隔成3个单元的多个平行的分隔壁。分隔壁包含第1分隔壁和第2分隔壁,该第1分隔壁将第1单元和第2单元在该第1分隔壁的下侧连通,该第2分隔壁将第3单元和第2单元在该第2分隔壁的上侧和下侧连通,并且该第2分隔壁的下端的高度水平比第1分隔壁的下端的高度水平低。流动用气体提供装置具有多个散气管,该多个散气管在第1单元~第3单元的各单元的底部并且比分隔壁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以与分隔壁在俯视时不重叠的方式与分隔壁平行地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部循环式的流化床炉的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一种流化床炉,该流化床炉形成有流化床,该流化床是利用从炉底吹出的流动用气体使填充在炉内下部的流动介质流动而形成的。流化床炉存在内部循环方式和外部循环方式,其中,在内部循环方式中,将流化床分隔为燃烧室和热回收室,通过使流动介质在这两个室之间循环流动而在流化床内进行燃烧和热回收。这种内部循环式的流化床炉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被公开。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流化床炉中,流化床被第1分隔件和第2分隔件划分为3个单元,在各个单元的下侧或下部独立地设置有提供调整了流量后的流动用气体的风箱或散气管。在第1单元中提供燃料(燃烧对象物)而进行燃料的燃烧,在第3单元中设置导热管而进行热回收。第1单元和第2单元以下侧连通的方式由第1分隔件划分,第2单元和第3单元以上侧和下侧连通的方式由第2分隔件划分。流动介质通过流动用气体从第1单元的下部经由第2单元并越过第2分隔件向第3单元移动,并从第3单元的下部向第2单元和第1单元循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416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通常,在内部循环式的流化床炉中,构成为在炉底设置风箱,在风箱的上部设置形成有多个喷嘴的气体分散板,风箱内的气体经由气体分散板向炉底或流化床内吹出。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还提出了代替风箱而通过散气管提供流动化气体的结构,但未示出具体的方式。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申请的发明人等研究了在内部循环式的流化床炉中使用散气管来提供流动用气体。在气体分散板中,能够将喷嘴适当地分散配置在炉平面上,因此流动用气体均匀地分散在炉平面上。但是,在呈直线状延伸的散气管中,由于难以将空气的吹出口分散配置在炉平面上,所以为了通过散气管的流动用气体的提供而使流动介质的循环流动成立,还需要考虑与分隔壁的关系以决定散气管的布局等。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流化床炉的特征在于,具有:
流动介质层,其由流动介质构成;
流动用气体提供装置,其从所述流动介质层的底部提供使所述流动介质流动的流动用气体;以及
多个平行的分隔壁,它们将所述流动介质层分隔为进行燃料的燃烧的第1单元、第2单元以及设置有导热管而进行热回收的第3单元,并且该多个平行的分隔壁包含第1分隔壁和第2分隔壁,该第1分隔壁将第1单元和第2单元在该第1分隔壁的下侧连通,该第2分隔壁将所述第3单元和所述第2单元在该第2分隔壁的上侧和下侧连通,并且该第2分隔壁的下端的高度水平比所述第1分隔壁的下端的高度水平低,
所述流动用气体提供装置具有多个散气管,该多个散气管在所述第1单元、所述第2单元以及所述第3单元的各单元的底部并且比所述分隔壁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以与所述分隔壁在俯视时不重叠的方式在俯视时与所述分隔壁平行地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763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