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将寨卡病毒灭活的方法和相关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76731.0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18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J.A.利文古德;H.吉布勒;H.迪安;T.佐藤;R.拉奥;J.马克斯;M.里昂;A.新谷;J.吉福德;N.小笠原;M.三崎;S.足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田疫苗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7/06 | 分类号: | C12N7/06;A61P3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刘国军;邹宗亮 |
地址: | 美国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将寨卡 病毒 方法 相关 | ||
本公开涉及用于将寨卡病毒灭活的方法,所述寨卡病毒可用于疫苗和免疫原性组合物中。本公开还涉及一种用于确定虫媒病毒制剂的灭活完全性的方法和一种用于确定包含灭活病毒的药物组合物中的残余甲醛含量的方法。
关于联邦政府发起的研究的声明
本发明是在政府支持下根据与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the Department of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备灾及应变助理秘书长办公室(Office of the AssistantSecretary for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美国生物医学高级研究与开发局(Biomedical Advance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uthority)的合同号HHSO100201600015C作出的。本发明是在与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the Centers for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的一个机构)的合作研究和开发协议的执行中建立的。美国政府在本发明中具有一定的权利。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将可用于疫苗和免疫原性组合物中的寨卡病毒(Zika virus)灭活的方法。本公开还涉及一种用于确定虫媒病毒制剂的灭活完全性的方法,以及一种用于确定包含灭活病毒的药物组合物中的残余甲醛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寨卡病毒係黄病毒科(Flaviviridae)内与其它蚊媒病毒(例如黄热病病毒、登革热病毒(dengue)、西尼罗河病毒(West Nile)和日本脑炎病毒)一起分类的黄病毒(flavivirus),自从这种病毒在2013年被引入巴西以来,它迅速传播,成为一种半球流行病。这种病毒已经到达了中美洲和北美洲,包括美国领土,因此现在正威胁着美国大陆。实际上,从来自一个曾在2015年到过波多黎各(Puerto Rico)旅行的人的血清中分离出寨卡病毒株PRVABC59。已经对这种病毒株的基因组测序至少三次(参见Lanciotti等人Emerg.Infect.Dis.2016年5月;22(5):933-5和GenBank登录号KU501215.1;GenBank登录号KX087101.3;以及Yun等人Genome Announc.2016年8月18日;4(4)和GenBank登录号ANK57897.1)。
这种病毒最初是在1947年在乌干达(Uganda)分离,1952年首次与人类疾病相关联,并且在非洲和东南亚已经零星地被公认为是轻度自限性发热性疾病的病因(Weaver等人(2016)Antiviral Res.130:69-80;Faria等人(2016)Science.352(6283):345-349)。然而,2007年,在北太平洋雅浦岛(the North Pacific island of Yap)出现一次爆发,然后跨越太平洋在岛屿之间传播,引起了2013-2014年法属玻利尼西亚(French Polynesia)的大范围爆发,然后传播至新喀里多尼亚(New Caledonia)、库克群岛(Cook Islands),最终传播至复活节岛(Easter Island)。随后亚洲谱系病毒通过尚不确定的途径转移至西半球(Faria等人(2016)Science.352(6283):345-349)。病毒在动物学上可通过埃及伊蚊(Aedesaegypti)、白纹伊蚊(A.albopictus)以及可能通过赫斯里伊蚊(A.hensilli)和波利尼西亚伊蚊(A.polynieseinsis)传播(Weaver等人(2016)Antiviral Res.130:69-80)。另外,认为可能存在其它的病毒传播载体,并且病毒可通过输血、经胎盘和/或通过性传播来传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田疫苗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田疫苗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767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