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芳基胺化合物及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78675.4 | 申请日: | 2018-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39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望月俊二;山本刚史;加瀬幸喜;骏河和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土谷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10K50/11 | 分类号: | H10K50/11;H10K50/12;H10K50/15;H10K85/60;C09K11/06;C07C211/54;C07C211/58;C07C211/61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芳基胺 化合物 有机 电致发光 元件 | ||
一种有机EL元件,在阳极与阴极之间,从阳极侧起依次至少具备第一空穴输送层、第二空穴输送层、绿色发光层和电子输送层,配置在前述第一空穴输送层与前述电子输送层之间的层中的至少一层含有下述通式(1)所示的芳基胺化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于作为各种显示装置中适用的自发光元件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以下简称为有机EL元件)的化合物和该元件,详细而言,涉及芳基胺化合物和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EL元件。
背景技术
有机EL元件为自发光元件,因此比液晶元件更亮,可视性更好,能够进行更清晰的显示,因此,已经进行了积极的研究。
1987年,Eastman Kodak公司的C.W.Tang等人开发了将各种功能分担在各材料中的层叠结构元件,由此将使用有机材料的有机EL元件制成实用的元件。他们通过层叠能够输送电子的荧光体即三(8-羟基喹啉)铝(以下简称为Alq3)和能够输送空穴的芳香族胺化合物,将两者的电荷注入荧光体的层中使其发光,由此在10V以下的电压下得到1000cd/m2以上的高亮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
迄今为止,已经做出了很多改良以使有机EL元件实用化,通过将各种功能进一步细分,在基板上依次设置有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输送层、发光层、电子输送层、电子注入层、阴极的电致发光元件而达成了高效率和耐久性(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发光效率,尝试了利用三重态激子,并且研究了磷光发光体的利用(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2)。
发光层也可以通过在通常被称为主体材料的电荷輸送性的化合物中掺杂荧光体、磷光发光体来制作。近年来,提出了使用铱络合物作为磷光发光材料、使用具有咔唑结构的化合物作为主体材料的高效率的有机EL元件(例如专利文献3)。
进而,通过在主体中同时使用电子输送能力高的具有含氮杂芳香族环结构的化合物、和具有空穴输送能力的具有咔唑结构的化合物,与单独使用的情况相比,电子及空穴的输送性提高,发光效率得以显著改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及专利文献5)。
迄今为止,作为磷光发光性有机EL元件中使用的空穴输送材料及具有空穴输送能力的主体材料,已知专利文献6中示出的咔唑衍生物(例如,下述的HTM-1)。咔唑衍生物的三重态能级(以下,简称为T1)高、封锁三重态激子的能力优异,但空穴迁移率低、且电还原耐久性存在问题。因此,与电子输送能力提高了的发光层组合时,空穴向发光层的供给会受速度控制,在发光层内偏向于电子过多,使用它们的有机EL元件有发光效率的降低及短寿命化之虞。
作为解决以上那样的问题的尝试,专利文献7中提出了电气耐久性优异、且具有高空穴输送能力的下述式所示的单胺化合物(例如,下述的HTM-2)。
但是,这些单胺化合物与咔唑衍生物相比具有更高的空穴迁移率,但存在T1较低的问题。因此,三重态激子的封锁变得不充分,有由激子失活引起的发光效率下降、及元件的短寿命化之虞。因此,要求空穴迁移率高、且三重态激子的封锁优异的空穴输送材料及主体材料。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04865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12661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151979号公报
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15/034125号
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第2016/013732号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平8-003547号公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土谷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保土谷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786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