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保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79084.9 | 申请日: | 2018-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80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大冈数则;麻生敏光;吉田博司;安福大辅;田中康治;宫城隆司;铃木淳一郎;山本忍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1D24/12 | 分类号: | B21D24/12;B21D22/26;B21D24/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持 装置 | ||
保持装置是安装于模具装置而利用的。保持装置具备:间隔构件,其以能够摆动的方式安装于固定板;和摆动装置,其安装于第1模具单元,且使间隔构件摆动。固定板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冲头在冲压方向上移动,压料器设置成,能够相对于阴模在冲压方向上移动。间隔构件能够在不与第2模具单元接触的原位置与防止位置之间摆动,该防止位置是防止压料器与固定板之间的冲压方向上的距离成为预定距离以下的位置。在冲压方向上,将从第2模具单元朝向第1模具单元的方向设为第1方向,将该第1方向的相反方向设为第2方向,在该情况下,摆动装置随着固定板相对于冲头向第1方向相对地移动而使间隔构件从原位置朝向防止位置摆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于模具装置而使用的保持装置。
背景技术
前纵梁、横梁、A柱、以及B柱等汽车用构造构件是通过对原材料(例如金属板)进行拉伸成形而制造的。一般而言,在拉伸成形中使用具备由阴模构成的上模具以及由冲头和固定板构成的下模具的模具装置。
在拉伸成形中,例如,一边利用固定板将原材料的外缘部按压于阴模,一边利用冲头将原材料的中央部向阴模侧压入。由此,制造所期望的形状的成形品。
在拉伸成形的过程中,由于固定板相对于阴模的按压力,在原材料的外缘部产生流入阻力。因此,能够在对原材料施加了张力的状态下对原材料进行成形,成形时的由材料剩余导致的褶皱的产生被抑制。
近年来,为了谋求碰撞安全性的提高和车身轻量化,具有590MPa以上、进而具有980MPa以上的抗拉强度的高强度钢被用作汽车用构造构件的原材料。
不过,原材料的成形性随着原材料的高强度化而降低。因此,在对由高强度钢构成的原材料进行拉伸成形之际,若在原材料的外缘部产生的流入阻力过大,则存在如下情况:成形品的各部的板厚减少,在成形品产生裂纹。
上述这样的裂纹的产生能够通过减小固定板的按压力而减小在原材料的外缘部产生的流入阻力来抑制。然而,若在原材料的外缘部产生的流入阻力变小,则存在如下情况:无法使原材料恰当地伸长,产生由材料剩余导致的褶皱。
因此,以往提出了能够抑制上述这样的裂纹和褶皱的产生的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公开有一种冲压零部件的制造装置。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制造装置具备:第1模具,其设置于冲压机压板;和第2模具,其设置于冲压机滑块。第1模具具备固定于冲压机压板的冲模和配置于冲模的外侧的压料圈。第2模具具备:可动压料器,其设置于冲压机滑块;弯刃(曲げ刃),其配置于可动压料器的外侧;接收器,其以与可动压料器联动而移动的方式配置于弯刃的外侧;以及外凸轮,其配置于接收器的外侧。
对于专利文献1的制造装置,在利用压料圈和弯刃夹持着坯料的外缘部、并且利用可动压料器和冲模夹持着坯料的中心部的状态下,利用冲模将坯料的中心部向弯刃侧推压,从而进行拉伸成形。在该情况下,对于由可动压料器和冲模夹持着的部分,在成形过程中沿着厚度方向变形的情况被抑制。因此,即使不使压料圈的按压力增大到需要以上,也能够抑制在由可动压料器和冲模夹持着的部分产生褶皱。由此,能够抑制在成形品产生裂纹和褶皱。
不过,对于上述的制造装置,于在拉伸成形后取出成形品之际,需要使第1模具和第2模具起模。然而,在冲压成形后,也对可动压料器和压料圈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施加力,因此,若仅仅使第1模具和第2模具起模,则由于来自可动压料器和压料圈的加压而导致成形品在起模时变形。
为了防止上述这样的成形品的变形,在专利文献1的制造装置设置有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到压料圈的连接构件。具体而言,对于专利文献1的制造装置,通过在成形下止点处使连接构件和接收器卡定,从而能够防止可动压料器和压料圈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移动。其结果,在起模时,能够防止由于来自可动压料器和压料圈的加压而导致的成形品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制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790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