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控制植物病原体的化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82132.X | 申请日: | 201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12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威廉·德斯梅德特;蒂娜·凯恩德特;巴特尔·范霍尔姆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立比利时根特大学;弗拉芒区生物技术研究所;塔明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3/40 | 分类号: | A01N43/40;A01N37/06;A01N37/10;A01N25/00;A01N25/06;A01N25/30;A01N37/36;A01N37/40;A01N43/30;A01P5/00;A01P3/00;A01P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张铮铮;陈万青 |
地址: | 比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控制 植物 病原体 化合物 | ||
本发明属于农业病原体控制的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能够抑制肉桂酸4‑羟化酶的化合物及其用于保护植物抵抗植物病原体,特别是线虫、真菌和/或细菌侵害的用途。本发明还提供了包括该化合物的组合物、其制备方法以及控制植物病害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病原体控制的领域。
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能够抑制肉桂酸-4-羟化酶的化合物及其用于保护植物抵抗植物病原体,特别是线虫、真菌和/或细菌侵害的用途。本发明还提供了包括该化合物的组合物、其制备方法以及控制植物病害的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会遭受到包括植物病原性细菌、真菌和植物寄生线虫在内的多种潜在致病因素。
细菌是单细胞原核微生物,通常具有1μm至2μm的尺寸,存在于所有植物表面(附生菌)和植物内部(内生菌),并且,可能对宿主是有益的或使宿主致病。在世界范围内,植物病原性细菌导致许多严重的植物病害,其症状包括叶片和果实上的斑点、花斑(mosaicpattern)或锈斑(pustule),或块茎腐烂、冠瘿瘤和植物死亡。在1878年,首次证实了致病性细菌解淀粉欧文氏菌(Erwinia amylovora)是导致苹果和梨的火疫病的罪魁祸首,其如今为大部分的温带地区的普见病害。病原性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在许多宿主中导致冠瘿病。大多数植物病原性细菌是归类于放线菌门(PhylumActinobacteria)的革兰氏阳性细菌,或者是归类于变形菌门(Phylum Proteobacteria)的革兰氏阴性细菌。
真菌是异养真核微生物,其可以通过产生孢子和其他结构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大多数植物病原性真菌属于子囊菌纲(Ascomycetes)和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孢子可以通过空气或水传播很远的距离,也可以通过土壤传播。
卵菌是类真菌生物。其囊括一些最具破坏性的植物病原体,包括疫霉菌(Phytophthora)属,该疫霉菌属包括马铃薯晚疫病和橡树猝死的致病因素。特定种类的卵菌导致根腐。
线虫(Nematodes)是活跃可弯曲的细长形生物体,生存在潮湿的表面或液体环境中,包括土壤中的水膜和其它生物体内的潮湿组织。存在有种类繁多的植物寄生线虫,包括各种根结(root knot)线虫(例如,益智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根斑(lesion)线虫(例如,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sp.)、胞囊(cyst)线虫(例如,异皮属Heterodera sp.)、剑属(dagger)线虫(例如剑线虫Xiphinema sp.)以及鳞球茎线虫(stem and bulb nematodes)(例如,茎线虫Ditylenchus sp.)等等。垫刃(Tylenchid)线虫(垫刃目(Tylenchida)的成员)包括异皮线虫科(Heteroderidae)、根结线虫科(Meloidogynidae)和短体线虫科(Pratylenchidae),是植物寄生线虫中最大和最重要的经济类群。线虫物种经过一系列生命周期阶段和蜕皮而生长。典型地,经历五个阶段和四次蜕皮:卵阶段;J1(即第一期幼虫);M1(即第一次蜕皮);J2(第二期幼虫;有时从卵中孵化);M2;J3;M3;J4;M4;A(成虫)。幼虫(“J”)阶段有时也称为幼体(larval)(“L”)阶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立比利时根特大学;弗拉芒区生物技术研究所;塔明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国立比利时根特大学;弗拉芒区生物技术研究所;塔明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821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