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水供应装置及热水供应装置的废热利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82314.7 | 申请日: | 201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20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崔赫;金正谦;许昌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庆东纳碧安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4D17/00 | 分类号: | F24D17/00;F24D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习瑞恒;李盛泉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水 供应 装置 利用 方法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热水供应装置及热水供应装置的废热利用方法:当使用瞬时式锅炉的热水时,在所需的剩余热水使用量为少量的情况下,能够利用配管及锅炉的废热作为热源供应热水。用于实现此目的的本发明的热水供应装置配备有:显热热交换器,通过燃烧器的燃烧热量加热供暖水;以及供热水热交换器,通过在所述显热热交换器加热的供暖水与直供水之间的热交换产生热水而供应至水龙头侧;泵,通过连接所述显热热交换器与所述供热水热交换器的供暖水的流路而使供暖水循环,所述热水供应装置构成为包括:信号接收部,接收最终热水使用信号;控制部,根据所述信号接收部接收的信号停止所述燃烧器的运行,并且控制泵以使供暖水循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水供应装置及热水供应装置的废热利用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如下的热水供应装置及热水供应装置的废热利用方法:当使用瞬时式锅炉的热水时,在所需的剩余热水使用量为少量的情况下,能够利用配管及锅炉的废热作为热源供应热水。
背景技术
热水供应装置是构成为能够在短时间内将直供水加热至设定的温度并使用户能够方便地使用热水的装置。
这样的热水供应装置构成为使用燃油或燃气作为燃料而通过燃烧器燃烧,然后利用在该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燃烧热量来加热水,并根据用户的需要提供该加热后的水。
另外,在使用瞬时式锅炉的热水功能的情况下,若直供水流入而感测到流量,则为了将直供水加热至设定温度的热水之后供应,配备于热交换器的燃烧器根据设定温度的热量控制燃烧量。
并且,若用户关闭水龙头而停止使用热水,则锅炉停止燃烧器的运行并执行结束燃烧操作的吹扫操作,之后返回待机状态。
根据这种现有的锅炉运行方式,热水的使用结束后,从锅炉到水龙头的热水供应配管中剩留有热水,并且在锅炉的内部存在残余热量。这样,在长时间内不再使用热水的情况下,残留于热水供应配管的热水和锅炉内部的残余热量与外部温度达到热平衡,从而温度降低,因此造成热能浪费的问题。并且,如果在停止使用热水并停止燃烧器的运行而执行吹扫操作的状况下用户额外需要少量的热水,则必须再次执行与所需热量对应的燃烧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存在由于燃烧器的点火而额外产生有害气体的问题。
作为与热水供应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有关的现有技术,韩国授权专利第10-0985381号公开了在热水供应装置中使用低流量的热水时控制热水温度的方法。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热水供应装置及热水供应装置的废热利用方法:当使用瞬时式锅炉的热水时,在所需的剩余热水使用量较少的情况下,能够利用配管及锅炉的废热作为热源供应热水。
技术方案
用于实现上文所述的目的的热水供应装置配备有:显热热交换器,通过燃烧器的燃烧热量加热供暖水;以及供热水热交换器,通过在所述显热热交换器加热的供暖水与直供水之间的热交换产生热水而供应至水龙头侧;泵,通过连接所述显热热交换器与所述供热水热交换器的供暖水的流路而使供暖水循环,所述热水供应装置包括:信号接收部,接收最终热水使用信号;控制部,根据所述信号接收部接收的信号停止所述燃烧器的运行,并且控制泵以使供暖水循环。
所述控制部可以从接收到所述最终热水使用信号的时刻开始控制所述泵运行设定的时间之后停止运行。
还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感测所述供暖水的温度,其中,若所述泵运行之后由所述温度传感器感测到的供暖水的温度为设定温度以下,则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泵停止运行。
还可以包括:流量感测部,感测根据水龙头的开闭而供应的水的流量变化,进而输出流量信号,其中,若从所述流量感测部输出的流量信号对应于所述最终热水使用信号,则所述控制部停止所述燃烧器的运行,并控制泵以使所述供暖水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庆东纳碧安株式会社,未经庆东纳碧安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823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