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机动车的蓄电单元、将这种蓄电单元固定在机动车车体结构上的固定机构及具有这种蓄电单元的机动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83050.7 | 申请日: | 2018-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15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N·萨斯马兹;M·诺尔;F·梅尔;天贝俊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04 | 分类号: | B60K1/04;H01M50/244;H01M50/249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吴鹏;殷玲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机动车 单元 这种 固定 车体 结构 机构 具有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蓄电单元,其具有能无损拆卸地固定在机动车车体结构上的支架(14)和多个能被固定在支架(14)上的用于储蓄电能的蓄电器模块(18)。上述方面的特征在于,所述蓄电器模块(18)被设计成自密封单元,所述自密封单元能在车辆高度方向上被从下向上地布置在该支架(14)上,并且能被插入该支架(14)中的各自对应的容纳开口(36)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机动车用蓄电单元。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9的前序部分的将这种蓄电单元固定在机动车的车体结构上的固定机构。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0的机动车。
背景技术
这种机动车用蓄电单元和这种将蓄电单元固定在机动车的车体结构上的固定机构例如已经由DE 10 2011 112 572 A1公开了。蓄电单元包括可无损拆卸地固定在机动车的车体结构上的支架以及多个可固定在支架上的用于储存电能的蓄电器模块(储能模块,Speichermodule)。在固定机构中,蓄电单元通过如下方式被固定在该车体结构上:该支架被能可逆拆卸地、即可无损拆卸地固定在该车体结构上。
另外,DE 10 2014 108 160 A1公开了一种加强机动车车身的底板单元,其具有可连接至机动车车身的底板主体,以用于传递机动车车身的静态和/或动态载荷。
从DE 10 2014 115 090 A1中得知一种电池模块,其被可拆地安装在车辆车体结构的底板下方。电池模块具有电池槽、电池框、电池盖板以及电池组。电池组布置在由电池盖板和电池槽封闭的空间里。电池模块被固定在本来已存在的座椅横梁上,从而可以省去单独的固定支座。
从DE 10 2017 206 566 A1中得知了一种机动车,在其底侧布置有由多个蓄电器模块组成的电池组,该电池组具有用于容纳蓄电器模块的槽形壳体,该壳体可以通过盖被封闭。电池组在机动车上的固定通过侧围以及设置在乘客舱下方的底板件、特别是通过设置在其朝向车道的一侧的且在侧围之间延伸的横梁来进行。在电池组固定在机动车上的状态下,所述盖被布置成与机动车底板件对置,因此要取下其中一个蓄电器模块,必须首先从机动车上取下整个电池组。为此付出的成本相应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如此改进前言所述类型的蓄电单元、固定机构以及机动车,即,可以通过特别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实现将蓄电单元以特别高的刚性连接至机动车的车体结构上,同时在支架已安装在机动车上时也可以简单地更换布置在支架上的蓄电器模块。
根据本发明,该任务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8的特征的蓄电单元、一种具有权利要求9的特征的固定机构以及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0的特征的机动车来完成。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指出了具有合适的发明改进方案的有利设计。
根据权利要求1的蓄电单元的特征是,在蓄电器模块固定在支架上的情况下,在至少其中两个相邻布置的蓄电器模块之间设有空隙,在支架安装在该车体结构上的情况下,在所述车体结构的底板的在车辆高度方向上朝下的一侧上设置的至少一个保持件突伸入该空隙中,在该保持件处,该支架被固定或能够被固定在所述车体结构上。此外,蓄电器模块被设计成自密封单元,其在车辆高度方向上从下向上地布置在或能够被布置在支架上,并且插入或能够被插入至该支架的相应的容纳开口中。通过这种方式,该支架例如可以在其保持或固定在该车体结构上的情况下以特别简单的方式装设蓄电器模块。换言之,各蓄电器模块尤其也可被简单地安装在支架上且从支架上被拆下,而同时支架被固定在所述车体结构上。由此例如可行的是可以拆下且例如更换单个蓄电器模块,而不必拆下支架且因而不必拆下所有的蓄电器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未经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830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