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备永磁铁壳体的直流继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83566.1 | 申请日: | 201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24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发明(设计)人: | 朴轸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LS电气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H50/04 | 分类号: | H01H50/04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吴昌教;崔炳哲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备 永磁 壳体 直流 继电器 | ||
本发明涉及直流继电器,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具备永磁铁壳体的直流继电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备永磁铁壳体的直流继电器,其包括:上部框架和下部框架,所述上部框架的底面开放,所述下部框架的顶面开放并与所述上部框架的下部结合;永磁铁壳体,形成为底面开放的箱体形状,并且配置于所述上部框架或所述下部框架的内部,在所述永磁铁壳体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具有永磁铁插入部;永磁铁,设置于所述永磁铁插入部;以及永磁铁保持件,结合于所述永磁铁壳体并支撑所述永磁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直流继电器,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具备永磁铁壳体的直流继电器。
背景技术
通常,直流继电器(Direct Current Relay)或电磁接触器(Magnetic Contactor)是一种利用电磁铁的原理来传递机械驱动和电流信号的电路开关装置,其安装在各种工业设备、机械以及车辆等。
特别地,电动车辆(Electric Vehicle)诸如混合动力车辆、燃料电池车辆、高尔夫球车以及电动叉车等均具备电动车辆用继电器(Electric Vehicle Relay),该电动车辆用继电器用于将电池的电力供应至动力产生装置和电气部,或者切断向动力产生装置和电气部供应的电池的电力。这种直流继电器对电动车辆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核心部件之一。
图1和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的直流继电器的纵剖视图和上部框架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直流继电器包括:罩体,由上部框架1和下部框架2构成;中间板9,设置于所述罩体的内部;触头部3、4和灭弧部8,设置于中间板9的上部;以及促动器7,设置于中间板9的下部。其中,促动器7可以是利用电磁铁的原理工作的装置。
触头部3、4的固定触头3露出到上部框架1的顶面,从而可以与负载或电源连接。
在上部框架1的内部设置有触头部3、4和灭弧部8。触头部3、4由固定触头3和可动触头4构成,所述可动触头4通过促动器7动作而与所述固定触头3接触或分离。灭弧部8通常构成为由陶瓷材料形成的电弧室。
为了有效地控制断开触头部3、4时所产生的电弧(Arc)而设置有永磁铁5。永磁铁5通过产生磁场来控制快速流动的电流即电弧,并且还设置有永磁铁保持件6以固定永磁铁5。
在现有技术中,采用了永磁铁5和永磁铁保持件6结合于上部框架1的组件形式。即,永磁铁保持件6的凸出部6a以过盈配合的方式组装到了上部框架1的安置部1a。因此,在制造工艺中,作业人员需要施加很大的力来进行组装。或者,需要额外的用于固定永磁铁保持件6或上部框架1而进行作业的夹具(jig:辅助用机械组装机构)。据此,需要大量的作业工序且增加了制造成本。
另外,由于是将永磁铁保持件6压入到上部框架1来制造的结构,因此,如果在制造工艺中未能准确地安置于夹具,或者永磁铁保持件6从上部框架1的安置部1a脱落,则不能准确地控制因永磁铁5破损而断开时产生的电弧,从而存在发生故障或产品寿命缩短的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了永磁铁组件的装配性的直流继电器。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直流继电器,在使用该直流继电器过程中,永磁铁不会脱离原位置。
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备永磁铁壳体的直流继电器,其包括:上部框架和下部框架,所述上部框架的底面开放,所述下部框架的顶面开放并与所述上部框架的下部结合;永磁铁壳体,形成为底面开放的箱体形状,并且配置于所述上部框架或所述下部框架的内部,在所述永磁铁壳体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具有永磁铁插入部;永磁铁,设置于所述永磁铁插入部;以及永磁铁保持件,结合于所述永磁铁壳体并支撑所述永磁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S电气株式会社,未经LS电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835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操作井下电池的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外科集线器控制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