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马达单元和马达单元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84234.5 | 申请日: | 201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76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福永庆介;石川勇树;中松修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11/30 | 分类号: | H02K11/30;H02K5/22;H02K1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于靖帅;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京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达 单元 制造 方法 | ||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马达单元中,逆变器壳体具有:逆变器壳体主体,其具有在第二方向另一侧开口并与第一开口孔在第二方向上对置的第二开口孔;以及檐部,其从逆变器壳体主体向第二方向另一侧突出。汇流条具有经由第一开口孔和第二开口孔而从外壳的内部延伸至逆变器壳体的内部的第一延伸部。外壳具有:第一支承部,其在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双方垂直的第三方向上,从一侧接触檐部而进行支承;以及第二支承部,在从第三方向观察时,其配置于第一支承部的第一方向一侧。第二支承部能够从第一方向一侧支承定位部件,该定位部件能够将檐部在第一方向上定位。在从第三方向观察时,在檐部的第一方向一侧的端部与第二支承部的第一方向之间设置有间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达单元和马达单元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有逆变器壳体固定于外壳的马达驱动单元。例如在日本公开公报:日本特开2011-10383号公报中记载了通过紧固销将逆变器壳体和外壳固定的马达驱动单元。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公报:日本特开2011-103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那样的马达驱动单元中,将马达与逆变器电连接的导体通入到贯穿外壳和逆变器壳体的导体贯通孔中。在这样的结构中,例如在将逆变器壳体固定于外壳之后,将与马达连接的导体与逆变器连接。在该情况下,在将逆变器壳体固定于外壳时,导体或对导体进行支承的部件与导体贯通孔接触,存在导体的位置偏移、或导体发生变形的情况。因此,存在如下的问题:在将逆变器壳体固定于外壳之后,难以将导体与逆变器连接。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具有容易将汇流条与逆变器连接的构造的马达单元以及容易将汇流条与逆变器连接的马达单元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马达单元具有:马达,其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马达轴和配置于所述马达轴的径向外侧的定子;逆变器,其向所述马达提供电力;外壳,其收纳所述马达,具有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一侧开口的第一开口孔;逆变器壳体,其收纳所述逆变器,固定于所述外壳的所述第二方向一侧;以及汇流条,其将所述定子与所述逆变器电连接。所述逆变器壳体具有:逆变器壳体主体,其具有在所述第二方向另一侧开口并与所述第一开口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对置的第二开口孔;以及檐部,其从所述逆变器壳体主体向所述第二方向另一侧突出。所述汇流条具有第一延伸部,该第一延伸部经由所述第一开口孔和所述第二开口孔而从所述外壳的内部延伸至所述逆变器壳体的内部。所述外壳具有:第一支承部,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双方垂直的第三方向上从一侧接触所述檐部而进行支承;以及第二支承部,在从所述第三方向观察时,其配置于所述第一支承部的所述第一方向一侧。所述第二支承部能够从所述第一方向一侧支承定位部件,该定位部件能够将所述檐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定位。在从所述第三方向观察时,在所述檐部的所述第一方向一侧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支承部的所述第一方向之间设置有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产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842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