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会聚负焦度眼镜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84915.1 | 申请日: | 2018-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665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J·P·克拉尔;A·普拉姆利;G·T·齐曼伊 | 申请(专利权)人: | 纽偌莱恩斯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C7/00 | 分类号: | G02C7/00;G02C7/02;G02C7/06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高文静 |
地址: | 美国加***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会聚 负焦度 眼镜 | ||
一种会聚减小镜片,其中会聚减小镜片的中心法线限定z‑轴,并且会聚减小镜片的中心限定正切的、居中的x‑y平面,其一起限定坐标系,该会聚减小镜片包括:远距视觉区域,具有负远距视觉光焦度,以折射在距离坐标系的y‑z平面的x‑距离处的远距视觉区域点处平行于z‑轴定向的光线,使得其延伸在远距视觉交点z‑距离处与y‑z平面相交;以及近距视觉区域,具有在0.5D内与远距视觉光焦度匹配的近距视觉光焦度,以在对应的y高度处折射在远距视觉区域点的x‑距离处的近距视觉区域点处平行于z‑轴定向的光线,使得其延伸在小于远距视觉交点z‑距离的近距视觉交点z‑距离处与y‑z平面相交。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而言涉及改进的眼镜镜片,更详细地涉及减少眼睛疲劳和放松会聚并改变本体感受(proprioceptive)反馈的眼镜镜片。
背景技术
在正常视力下,个体能够聚焦在位于不同距离的物体处。理想地,个体能够聚焦在远处物体上,被称为远距视觉,并且能够聚焦在近处物体上,被称为近距视觉。眼睛的光学系统使用许多肌肉来针对远距视觉和近距视觉两者进行聚焦。当在远距视觉和近距视觉之间转换时,这些肌肉调整眼睛的各个方面。肌肉调整包括对晶状体的形状进行细微变化以调整晶状体的焦距、旋转眼球以旋转其光轴,以及改变瞳孔的大小。
老花眼(prebyopia)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由眼睛晶状体的柔韧性损失引起的近距视觉的自然劣化。老花眼可以通过佩戴“阅读”眼镜来进行部分补偿,该眼镜矫正近距视觉屈光不正,使得当眼睛注视近处物体时,眼睛不必强烈聚焦。老花眼人需要针对远距视觉和近距视觉进行不同的光学校正。但是,使用两个眼镜并以极高频率改变它们会分散注意力。为了避免不断地更换眼镜,可以使用为远距视觉和近距视觉提供不同的光学校正的双焦点。这两个视觉区域之间的过渡可能是突兀的或渐进的。后一种眼镜被称为渐进式加成镜片(PAL)。突兀变化双焦点具有将两个视觉区域分开的可见线,而PAL在具有不同屈光力的区域之间没有可见的线或边缘。
虽然取得了所有这些进步,但仍存在一些与视觉相关的不适。其中一个不适与现代数字生活方式中习惯的转变相关。越来越多的专业要求工作人员在近距离数字界面(包括计算机屏幕和移动设备)上花费大量且不断增加的工作时间。对于许多人的私人生活也是如此,花费数小时玩视频游戏、收发短信和检查蜂窝电话上的更新等。所有这些专业和行为的变化迅速增加了人们花费在以比以前更近的距离看数字屏幕、设备、显示器和监视器的时间。眼睛瞄准在近处视觉目标处的时间增加对近距视觉中所涉及的肌肉置于过高的要求,通常使它们超过舒适范围。这可能导致疲劳、不适、疼痛、或者甚至数字引起的偏头痛。到目前为止,关于这些与数字设备相关的视觉不适、疼痛和偏头痛的精确因果关系机制尚无广泛接受的共识。因此,需要可以为数字眼睛不适提供缓解的眼镜或其它视光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实施例包括低会聚眼镜的会聚减小(convergence-reducing)镜片,其中会聚减小镜片的中心法线限定z-轴,并且会聚减小镜片的中心限定正切的、居中的x-y平面,其一起限定会聚减小镜片的x-y-z 坐标系,该会聚减小镜片包括:远距视觉区域,其具有负远距视觉光焦度、被配置为折射在距离坐标系的y-z平面x-距离处的远距视觉区域点处平行于z-轴定向的光线,使得其延伸在远距视觉交点z-距离处与y-z平面相交;以及近距视觉区域,其具有在0.5D内与远距视觉光焦度匹配的近距视觉光焦度、被配置为在对应的y高度处折射在远距视觉区域点的x-距离处的近距视觉区域点处平行于z-轴定向的光线,使得其延伸在小于远距视觉交点z-距离的近距视觉交点z-距离处与y-z平面相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纽偌莱恩斯公司,未经纽偌莱恩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849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