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集尘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86536.6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553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富松一隆;加藤雅也;上田泰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日立电力系统环保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3C3/40 | 分类号: | B03C3/40;B03C3/41;B03C3/45;B03C3/49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建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尘 装置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离子风的减少集尘效果的作用以提高集尘效率的电集尘装置。电集尘装置具备:多个集尘极(4),它们设为圆形管,且沿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以及多个突起部(5a),它们向集尘极(4)侧突出,且与正交方向平行地错开配置。集尘极(4)的横截面的等效直径为30mm以上且80mm以下。另外,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的集尘极(4)的开口率为10%以上且70%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集尘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电集尘装置,已知具备沿着气流平行地排列的平板状的集尘极、以及在其中央排列的具有锐利的形状的放电极的装置。
在电集尘装置中,对集尘极与放电极之间施加直流高电压,并在放电极进行稳定的电晕放电,由此使气流中的灰尘带电。在以往的集尘理论中,说明了带电的灰尘在放电极与集尘极之间的电场下,由于作用于灰尘的库伦力的作用而被集尘极捕集。
在此,专利文献1、2的电集尘装置具备如下那样的集尘极,该集尘极具备用于使灰尘通过的多个贯通孔,且在内部具有用于捕集灰尘的封闭空间。在专利文献1、2中,经由贯通孔将灰尘封入封闭空间内,由此使得捕集灰尘难以再飞散。
专利文献3的电集尘装置具备如下那样的集尘极,该集尘极包括具有65%至85%的开口率的接地电极、以及捕集灰尘的集尘过滤层。在专利文献3中,通过具备这样的集尘极,从而在与气流正交的截面内产生离子风,生成在放电极与集尘极之间循环的螺旋状的气流,以高效地捕集灰尘。在专利文献3中,虽然积极地利用了离子风,但目的在于主要使集尘过滤层捕集灰尘。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第5761461号公报
专利文献2:专利第5705461号公报
专利文献3:专利第48236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电集尘装置中的集尘效率η能够通过众所周知的下述的多依奇(Deutsch)公式(式(1))来计算。W是集尘性指数(颗粒状物质的移动速度),f是每单位气体量的集尘面积。
η=1-exp(-w×f)···(1)
在上述式(1)中,灰尘(颗粒状物质)的移动速度w由基于库伦力的力与气体的粘性阻力的关系来决定。在多依奇公式(上述式(1))中,灰尘从放电极在电场中移动,离子风在对性能的影响方面没有被直接考虑。然而,对于其性能设计的前提即灰尘浓度,存在始终在放电极与集尘极之间的集尘空间内一致这样的前提条件,而离子风被认为是产生气体的紊乱并使灰尘浓度一致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对电极间施加负电压时,在放电极由于电晕放电而产生负离子,其结果是产生离子风,而在正电压的情况下通过正离子产生离子风。以下,以工业用的电集尘装置为基准进行考虑,因此对施加负电压的情况进行记载,但即使是正电压也是同样的。
在放电极产生的离子风朝向集尘极以横穿气流的方式流动。到达了集尘极的离子风在集尘极处反转而改变流动方向。由此,在电极间产生螺旋状的紊流。
紊流中的从放电极朝向集尘极的流动具有将灰尘搬运到集尘极附近的作用。被搬运到到集尘极附近的灰尘最终由于库伦力而被捕集。
然而,在集尘极处反转了的离子风使灰尘向远离收集体即集尘极的方向移动,因此还存在阻碍集尘这样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还考虑了离子风的效果的电集尘装置。然而,在该案例中是将离子风送入位于具有开口部的集尘极的背后的过滤层的结构,目的在于在不受到主气体的影响的区域内进行集尘,且结构也复杂,并且在干式的情况下,附着于过滤层的灰尘的剥离回收困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日立电力系统环保株式会社,未经三菱日立电力系统环保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865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污组合物
- 下一篇:框架一体型掩模及框架一体型掩模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