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气滤清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87001.0 | 申请日: | 2018-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559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清水孝彦;新村裕幸;相原顺二;岩本哲范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M35/10 | 分类号: | F02M35/10;F02M3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谢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滤清器 | ||
空气滤清器(39)具备:滤清器容器(45),其形成与外部空气连通的脏室(51a)及与净化空气的供给目标连通的净室(51b);滤清器元件(49),其在脏室(51a)及净室(51b)之间配置于滤清器容器(45)内;连接套管(47),其固定于滤清器容器(45),在净室(51b)内的上游端向净室(51b)的空间开口,且将净室(51b)与供给目标连通。在连接套管(47)的上游端,沿着连接套管(47)的外周设置双层管部(56)。由此,能够提供通过较少的空间有效地实现整流的空气滤清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向内燃机供给外部空气的空气滤清器,特别是涉及具备形成与外部空气连通的脏室及与作为净化空气的供给目标的内燃机连通的净室的滤清器容器、在脏室及净室之间配置于滤清器容器内的滤清器元件、固定于滤清器容器且在净室内的上游端开口向净室的空间并将净室与供给目标连通的连接套管的空气滤清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机动二轮车中向化油器引导空气的进气管道。进气管道具备:与化油器连接的管状部、设置于管状部的进气上游侧且具有比管状部大的内径的腔室部、与管状部连续且向腔室部的内部空间突出并形成与管状部的流路连通的延长流路的延长内壁部。通过延长管状部的流路,抑制从管状部导入的气流的乱流,并实现气流的整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431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为了延长进气路需要剩余的空间,结构也变得复杂,因此,期望通过较少的空间有效地实现整流的技术。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状况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通过较少的空间有效地实现整流的空气滤清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空气滤清器,用于向内燃机供给外部空气,具备:滤清器容器,其形成与外部空气连通的脏室及与净化空气的供给目标连通的净室;滤清器元件,其在所述脏室及所述净室之间配置于所述滤清器容器内;连接套管,其固定于所述滤清器容器,在所述净室内的上游端向所述净室的空间开口,且将所述净室与所述供给目标连通;在所述连接套管的所述上游端设置有双层管部,该双层管部具有包围所述连接套管的外壁面的外环部,并且该外环部和所述连接套管之间的空间从所述连接套管内的空间分离。
根据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双层管部具有:凸缘部,其从所述连接套管的外壁向外侧扩展;外环部,其在与所述外壁面之间维持间隔并从所述凸缘部沿着所述外壁面向所述连接套管的上游端延伸。
根据第三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外环部的上游端与包含所述连接套管的上游端的假想平面相接,或所述外环部与所述假想平面交叉。
根据第四方面,在第二或第三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在与所述连接套管的轴线正交的方向上,所述连接套管的外壁面与所述双层管部的距离设定成连接套管的内壁的距离的10%~30%。
根据第五方面,在第二~第四方面中任一项的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净室内且所述双层管部与所述滤清器容器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比所述间隔大的间隙。
根据第六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连接套管的上游端沿着所述滤清器容器的内壁面配置,所述双层管部向远离所述内壁面的方向上偏置。
根据第七方面,在第一~第六方面中任一项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连接套管至少一部分弯曲,且由被沿与进气轴线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假想平面分割的两个部件构成。
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870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训练神经网络模型
- 下一篇:径流式涡轮机以及涡轮增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