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噪声消除器和数字发送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91375.X | 申请日: | 2018-10-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72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马瑞;D·A·达科斯塔·迪尼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3F1/26 | 分类号: | H03F1/26;H03F3/217;H03F3/21;H03M3/00;H04B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刘久亮;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噪声 消除 数字 发送机 | ||
一种数字发送机包括:基带接口,其以基带频率生成数字基带信号;数字上变频级,其将基带频率上变频为具有预定频率范围的第一射频;M频带ΔΣM调制器,其基于噪声整形过程和噪声量化过程来调制上级信号;延迟寄存器,其使所调制的上级信号的相位对准;噪声消除器,其生成具有转换的极性的噪声消除信号;开关模式功率放大器,其将相位对准的经调制的上级信号放大直至预定功率级别;线性功率放大器,其将噪声消除信号放大直至预定功率级别;功率组合器,其通过将放大的相位对准的经调制的上级信号与放大的噪声消除信号组合来组合以生成发送信号;以及天线,其发送所述发送信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用于减少量化噪声的数字发送机(TX),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量化噪声消除器的数字TX。
背景技术
在过去几年间,由于其以高度有效和灵活的方式设计集成、可重新配置、敏捷、多频带和多标准发送机的能力,全数字发送机(ADT)的概念已引起研究界和工业界二者的广泛关注。
开关模式PA(SMPA)通常用于将传入数字信号有效地放大至特定幅度以进行可靠的无线通信。取决于SMPA的输入,功率编码和数字调制二者可在数字域中以高灵活性实现。通常,需要带通滤波器以在经由天线发射之前将开关模式功率放大器(SMPA)输出信号从数字波形重构为模拟波形以满足带外频谱规定。然而,功率编码的基础量化过程是高度非线性的,因此生成大量的带内失真和带外失真并且在设计整个发送机前端时必须予以考虑。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数字TX以用于减少量化噪声。
发明内容
一些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认识:可实现一种新颖方法来设计适合于单频带和多频带场景二者的无模拟滤波器的全数字RF发送机。在一些情况下,前馈技术的实现可具有模拟消除数字估计的带外量化噪声的总体目标。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一种用于减少发送信号的量化噪声的噪声消除器包括:比较器,其具有第一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入端口,其中,第一输入端口接收第一量化器的输入信号,第二输入端口接收第一量化器的输出信号,其中,第一量化器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相减以提取第一量化器的输入信号的噪声分量;噪声传递函数(NTF)块,其对输入信号的噪声分量应用噪声传递函数以生成NTF噪声信号;极性转换器,其将NTF噪声信号的极性反转为相反极性;以及第二量化器,其通过按N比特对所转换的NTF噪声信号进行量化来生成N比特量化噪声信号,其中,N是自然数。
此外,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数字发送机,该数字发送机包括:基带接口,其以基带频率生成数字基带信号;数字上变频级,其将基带频率上变频为具有预定频率范围的第一射频(RF);M频带(单频带或多频带)ΔΣ调制器,其基于噪声整形过程和噪声量化过程来调制经上变频的信号;延迟寄存器,其使经调制的上级信号的相位对准;噪声消除器,其生成具有转换的极性的噪声消除信号;开关模式功率放大器(SMPA),其将相位对准的经调制的上变频信号放大直至预定功率级别;线性功率放大器(线性PA),其将噪声消除信号放大直至预定功率级别;功率组合器,其通过将放大的相位对准的经调制的上级信号与放大的噪声消除信号组合来组合以生成发送信号;以及天线,其发送发送信号,其中,噪声消除器包括:具有第一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入端口的比较器,其中,第一输入端口接收第一量化器的输入信号,第二输入端口接收第一量化器的输出信号,其中第一量化器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相减以提取第一量化器的输入信号的噪声分量;噪声传递函数(NTF)块,其对输入信号的噪声分量应用噪声传递函数以生成NTF噪声信号;极性转换器,其将NTF噪声信号的极性反转为相反极性;以及第二量化器,其通过按N比特对经转换的NTF噪声信号进行量化来生成N比特量化噪声信号,其中,N是自然数。
附图说明
[图1]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包括带外噪声消除器功能的全数字发送机的框图的示例。
[图2]
图2是现有技术的带外噪声消除器的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913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