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点火线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93098.6 | 申请日: | 2018-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882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森山健太;泽崎宣幸;羽柴光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P15/00 | 分类号: | F02P15/00;F01P1/06;H01F38/1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韩俊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点火 线圈 装置 | ||
一种内燃机的点火线圈装置,将连接器总成的点火器收纳在点火线圈装置的外壳内部,通过粘接剂将从外壳的开口窗插入外壳内部的热沉与点火器固接,并且通过粘接剂将热沉与开口窗的内周面部固接,使热沉的露出部从开口窗露出至外壳的外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内燃机的点火线圈装置,其将产生火花放电的电压供给至装设于内燃机的火花塞。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提高内燃机的燃料效率,正推进使空燃比超稀化(日文:超リーン化),或是采用EGR(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系统,使得内燃机的汽缸内的混合气体变为不易燃烧的状态。伴随于此,寻求点火线圈装置的高电流化或高输出化。然而,由于在内燃机的点火线圈装置周边安装有各种辅助设备,因此,对于内燃机中的点火线圈装置的装设空间也存在制约。鉴于上述状况,在点火线圈装置中,需要实施应对伴随高电流化或高输出化而来的发热的措施以及实施最大限度抑制大型化的措施。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现有的内燃机用的点火线圈装置构成为将点火线圈绕组部和点火器收纳在外壳内,将点火器配置在外壳的开口面侧,通过粘接剂等将热沉接合于上述点火器,再将灌封树脂注入外壳内并使其固化,使热沉从灌封树脂露出。根据上述现有的点火线圈,通过装配于点火器的热沉,使产生于点火器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因此,能在不损失散热性的情况下将点火线圈绕组部和点火器紧凑地收纳在同一外壳内,从而提高对内燃机的安装性。
此外,还存在另一种现有的点火线圈装置,其构成为通过粘接等将热沉接合于由连接器和点火器一体化而成的连接器总成(connector assy)以确保散热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5-870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现有的点火线圈装置将点火器配置在外壳的开口面侧,将热沉装配于上述点火器,因此,供点火器配置的位置受到限制,点火线圈装置的内部布局受到很大制约。此外,在各个点火线圈装置之间填充于外壳的灌封树脂的量产生不均,在各个点火线圈装置之间露出的热沉的面积不同,在散热性上产生不均。另外,难以将存在于点火器和热沉周围的多余的灌封树脂去除,点火线圈装置会变得大型。此外,由于在点火器的周围存在大量的灌封树脂,因此,由灌封树脂施加于点火器的热应力变大,点火器自身的可靠性下降。
另外,在将热沉接合于连接器总成那样的上述现有的点火线圈装置的情况下,连接器总成与外壳的嵌合部变大,灌封树脂泄漏至外壳外的可能性变高。因而,为了防止灌封树脂泄漏,需要高精度地成型连接器总成与外壳的嵌合部,或是另行需要将粘接剂涂布于上述嵌合部周围的工序。
本申请为解决现有的点火线圈装置中的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内燃机的点火线圈装置,在不损失点火线圈装置的布局性的情况下,具有优异的散热性和品质。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所公开的内燃机的点火线圈装置,
其是将产生火花放电的电压供给至装设于内燃机的火花塞的内燃机的点火线圈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初级线圈;
次级线圈,所述次级线圈配置成将所述初级线圈的外周部包围;
铁芯,所述铁芯使所述初级线圈与所述次级线圈磁结合;
外壳,所述外壳将所述初级线圈、所述次级线圈和所述铁芯收纳在内部;
连接器总成,所述连接器总成将连接器与点火器一体地固定,所述连接器与外部的电源连接,所述点火器与所述连接器电连接并进行向所述初级线圈的通电和截断向所述初级线圈的通电;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930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考选系统、考选装置及考选方法
- 下一篇:微米尺寸的发光二极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