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端子块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93314.7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362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发明(设计)人: | 苏翠翠;李南;陈建升;R·维拉德;K·巴尔泰斯;J·迪穆;C·哈蒙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TE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70 | 分类号: | H01R4/70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黄泽雄 |
地址: | 瑞士沙***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端子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端子块,包括:绝缘本体、导电链接杆、温度检测器、以及变色层,其中绝缘本体具有管道和穿过绝缘本体的壁形成的至少一个孔,导电链接杆位于绝缘本体中,用于连接分别穿过所述至少一个孔的至少一根导线,温度检测器部分地由所述管道接收,并且由表现出比绝缘本体更低的热阻的导热材料制成,绝缘本体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端、第二端,将第一端和第二端机械地链接的连接部,变色层与具有至少热致变色层的温度检测器的第二端接触。温度检测器的第一端和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被布置为穿过管道朝向导电链接杆,使得温度检测器的第二端上的变色层比温度检测器的第一端到导电链接杆更远。通过具有这样的布置,允许由外部观察者观察变色层以指示端子块中的过热是有帮助的,因此,使得对端子块的内部温度更敏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端子块,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能够向观察者指示过热状况的端子块。
背景技术
在端子块中,通常通过螺钉紧固装置在其导电链接杆和至少两个电导体之间产生电接触。如果这些接触部件之间的电接触不令人满意,例如,如果在部件之间提供不充分的接触压力,则可能发生电弧,这导致端子块的过热,如果未检测到的话,可能证明它是危险的,可能导致端子块着火。
专利KR1 698 569 B1公开了一种端子块,在该端子中建立导热路径,用于将源自导电链接杆的热通过颜色改变单元的金属接触端子传导到在接触端子的上端上形成的绝缘盖,并且然后传导到被布置在绝缘盖上的变色单元,并且因此变色单元将改变颜色,向观察者指示过热的状况。
然而,端子块存在技术问题。由于绝缘盖的材料通常表现出比金属接触端子的热阻更高的热阻,它将在金属接触端子和变色单元之间提供热绝缘。这可能意味着,在某些操作条件下,在外部变色单元达到足够高的温度以改变颜色之前,内部电接触可能严重地过热。此外,变色单元可能暴露于具有高水平湿度、化学物质的侵蚀,或者机械损伤的高可能性的不友好环境中,这导致变色单元的劣化。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端子块,其包括:绝缘本体、导电链接杆、温度检测器、以及变色层,其中绝缘本体具有管道和穿过绝缘本体的壁形成的至少一个孔,导电链接杆位于绝缘本体中,用于连接分别穿过所述至少一个孔的至少一根导线,温度检测器部分地被所述管道接收,并且由导热材料制成,所述导热材料表现出比绝缘本体更低的热阻,绝缘本体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端、第二端、以及将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机械地链接的连接部,变色层与具有至少热致变色层的温度检测器的第二端接触。温度检测器的第一端和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被布置成穿过所述管道朝向导电链接杆,使得温度检测器的第二端上的变色层比温度检测器的第一端到导电链接杆更远。
通过具有这样的布置,允许由外部观察者观察变色层以指示端子块中过热是有帮助的,因此使得对端子块的内部温度更加敏感。
优选地,端子块还包括盖,盖由绝缘和透明材料制成,并且被配置为封装变色层。例如,盖由透明材料(例如热塑性塑料(聚碳酸酯、聚酰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ABS等)、橡胶、玻璃和陶瓷)制成,用于容易地观察下面的颜色变化。变色层的颜色变化将通过透明盖对观察者可见,以便向他发出端子块在内部过热的事实的警报。此外,该盖还可以保护TC变色层免受机械损伤(刮擦、冲击等)或者环境干扰(水分、额外的加热源、污染等)。作为替代方案,可以首先将变色层应用到透明盖的内面上,并且然后可以设置盖和变色层的组装,以覆盖温度检测器的第二端。
优选地,盖成形于透镜,所述透镜放大变色层的图像。给定温度检测器的第二端在绝缘本体外部具有相对小的暴露表面,则将采用放大透镜或者其它特殊的光传输设计,以在长距离上通过人眼更容易地观察颜色变化。优选地,变色层被布置在管道的外部,并且通过盖将变色层的封装布置在绝缘本体的外部。
优选地,温度检测器的连接部包括分别链接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一齿和第二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E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TE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933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元件补给管理系统和元件安装系统
- 下一篇:轴承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