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端子块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93805.1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63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苏翠翠;李南;陈建升;R·维拉德;K·巴尔泰斯;J·迪穆;C·哈蒙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TE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11/12 | 分类号: | G01K1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黄泽雄 |
地址: | 瑞士沙***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端子 | ||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端子块,包括:绝缘本体,具有管道和至少一个穿过绝缘本体的壁形成的孔;在绝缘本体中的导电链接杆,用于连接分别穿过至少一个孔的至少一根导线;温度探头,由管道接收并由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透明且绝缘的材料制成;以及布置在温度探头的第一端的变色层,至少具有热致变色层。温度探头的至少一部分布置成朝向导电链接杆穿过管道,使得温度探头的第一端的变色层比温度探头的第二端更靠近导电链接杆。通过具有这种构造,变色层将被快速加热,从而在杆过热的情况下提供指示故障状态的快速颜色变化。这使其对导电链接杆的温度更加敏感。此外,反映变色层的颜色变化的光将由透明的温度探头提供的光路传播到绝缘本体的外部,并到达探头的第二端部,这使其从外部视角对观察者的眼睛可见。这允许察觉到发生故障的观察者观察到变色层的图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端子块,尤其涉及能够向观察者指示过热状况的端子块。
背景技术
在端子块中,通常通过螺钉紧固装置在其导电链接杆和至少两个电导体之间形成电接触。如果这些接触部件之间的电接触不良,例如,如果部件之间的接触压力不足,则可能发生电弧,从而导致端子块过热,如果未发现,可能会导致危险,并可能导致端子块着火。
专利KR 1 698 569 B1公开了一种端子块,在该端子块中建立热传导路径,用于传导源自导电链接杆的热量,通过颜色改变单元的金属接触端子,到达形成在接触端子上端的绝缘盖,然后到达布置在绝缘盖上的变色单元,因此,变色单元将改变颜色,以向观察者指示过热的状况。
然而,端子块存在技术问题。由于绝缘盖的材料通常表现出比金属接触端子更高的热阻,因此它将在金属接触端子和变色单元之间提供热绝缘。这可能意味着在某些操作条件下,内部电触点可能会在外部变色单元达到足够高的温度以改变颜色之前严重过热。此外,变色单元可能会暴露在机械损坏可能性很高的不友好环境中,从而导致变色单元劣化。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端子块,包括:绝缘本体,具有管道和至少一个穿过所述绝缘本体的壁形成的孔;在所述绝缘本体中的导电链接杆,用于连接分别穿过至少一个孔的至少一根导线;温度探头,其由所述管道接收,并且由透明且绝缘的材料制成,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设置在温度探头的第一端的变色层,其具有至少热致变色层。所述温度探头的至少一部分被布置成朝向所述导电链接杆穿过所述管道,使得在所述温度探头的第一端的变色层比所述温度探头的第二端更靠近所述导电链接杆。
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所述变色层将被快速加热,从而在所述杆过热的情况下提供指示故障状态的快速的颜色变化。这使其对所述导电链接杆的温度更加敏感。此外,反映所述变色层颜色变化的光将由透明温度探头提供的光路传播到所述绝缘本体的外部,并达到所述探头的第二端,使其对于观察者的眼睛从外部视角可见。这允许察觉到发生故障的观察者观看变色层的图像。
优选地,所述端子块还包括螺钉连接端子,其布置在绝缘本体中,构成为将穿过孔之一的导线之一固定到导电链接杆上。螺钉连接端子包括螺钉,该螺钉的旋转轴在管道的纵向方向上。管道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在其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向内突起,其中第一部分比第二部分更靠近导电链接杆。螺钉的头部被布置成穿过管道的第一部分,并被管道的向内突起阻碍进一步进入管道的第二部分。温度探头在其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包括凹部,构成为与管道的向内突起配合,以防止管道与温度探头的相对运动。凹部具有与管道的向内突起互补的形式,使得在将温度探头插入到管道中时,后者可以被保持在前者中。因此,在温度探头的一端的变色层通过端子块内的螺钉连接端子进行热接触。螺纹连接端子由表现出较低热阻的金属制成。因此,变色层将被快速加热,从而在杆过热的情况下提供指示故障状态的快速的颜色变化。这使其对导电链接杆的温度更加敏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E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TE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938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