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探针电喷雾离子化质谱分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94097.3 | 申请日: | 2018-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43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村田匡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G01N27/62 | 分类号: | G01N27/62;H01J4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探针 喷雾 离子化 谱分析 装置 | ||
在控制部(25)的控制下,探针驱动部(21)使探针(6)下降/上升,由此在探针(6)的前端提取试样(8)。之后,高电压发生部(20)对探针(6)施加电压值斜坡状地增加的高电压,在此期间,毛细管(10)的后级的质谱分析部执行针对两个阶段的探针电压的产物离子扫描测定,通过各个测定得到的质谱数据被保存在第一、第二探针电压对应数据存储部(301、302)中。如果试样(8)中含有的多种成分的离子化效率具有探针电压依赖性,则在两个质谱中出现源自不同种类的成分的离子峰。由此,能够将试样中含有的多种成分大致分离,能够使基于质谱的鉴定性能和基于色谱的定量性能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搭载有基于探针电喷雾离子化(PESI=Probe ElectroSprayIonization)法的离子源的质谱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在质谱分析装置中将作为测定对象的试样中的成分进行离子化的离子化法,以往提出了各种方法,还投入到实际应用。作为在大气压环境中进行离子化的离子化法,众所周知电喷雾离子化(ESI)法,但作为利用了该ESI的离子化法之一,近年来受到关注的有PESI法。
如专利文献1、2等所公开的那样,PESI离子源包括:导电性的探针,其前端的直径为几百纳米左右;位移部,其为了使试样附着在该探针的前端而使该探针和试样中的至少一方移动;以及高电压发生部,其在探针的前端提取到试样的状态下对该探针施加高电压。在测定时,通过位移部使探针和试样中的至少一方移动,使该探针的前端与试样接触或稍微刺入试样,来使微量的试样附着在探针的前端表面。之后,通过位移部使探针从试样脱离,从高电压发生部对探针施加高电压。于是,对附着在探针前端的试样作用强电场,产生电喷雾现象,从而该试样中的成分分子一边脱离一边被离子化。
在使用了PESI离子源的质谱分析装置(以下,有时称为“PESI质谱分析装置”)中,省略了麻烦的试样预处理,能够将作为分析对象的液体试样几乎直接供于分析,因此能够简便且迅速地进行分析。另外,如非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也能够实时观察活着的实验动物等的生物体组织中的特定成分的量。
然而,在这样的分析中,由于不进行基于液相色谱(LC)等的成分分离,因此在通过分析得到的质谱上混合地出现源自试样中含有的多种成分的离子峰。如果像这样在质谱上混合有源自多种成分的峰、或者除了源自目标成分的峰以外还混合有源自杂质成分的峰,则难以通过图案匹配、数据库检索等进行成分鉴定。
提高成分鉴定性能的一个方法是如在非专利文献1中也实施的那样通过进行MS/MS分析来提高离子的选择性。然而,例如在源自生物体的试样中,所含有的成分的种类一般较多,而且还大多含有化学结构类似的多种成分,因此目标成分的前体离子的质荷比与源自杂质成分的前体离子的质荷比也经常相同或极其接近。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在通过MS/MS分析得到的质谱(产物离子谱)上也难以区分源自目标成分的峰和源自杂质成分的峰,目标成分的鉴定精度和定量精度有时降低。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44110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6/027319号刊
非专利文献1:林由美、其他5位、“PESI/MS/MSによるin vivoリアルタイム·モニタリング法の構築”、岛津评论、第74卷、第1、2号、2017年9月20日发行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940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