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根据墨粉重新填充模式控制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94626.X | 申请日: | 2018-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135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任苜花;元辙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主分类号: | G03G15/00 | 分类号: | G03G15/00;G03G15/08;G06F8/6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刘文灿 |
地址: | 美国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根据 重新 填充 模式 控制 图像 形成 装置 操作 | ||
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和操作方法。所述操作方法包括:输出指示图像形成设备中的墨盒需要用墨粉重新填充的通知,根据该通知,当确定图像形成设备的操作模式将被切换到用于用墨粉重新填充墨盒的重新填充模式时,执行用于进入重新填充模式的预备操作,当预备操作被完成时,控制图像形成设备,使得根据重新填充模式仅执行与墨粉重新填充相关的操作,以及当重新填充模式终止时,将图像形成设备的操作模式切换到用于在图像形成设备中执行预定工作的工作模式。
背景技术
通常,复印机或激光打印机通过在墨盒中使用粉末状墨粉来执行复印或打印。由于包含墨粉的墨盒是可消耗的但相对昂贵,因此可以将墨粉重新填充到墨盒中。
附图说明
根据结合附图进行的以下描述,本公开的某些示例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示例的当图像形成设备进入墨粉重新填充模式时图像形成设备的操作方法的视图;
图2是根据示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配置的框图;
图3是根据示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操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用于说明根据示例的图像形成设备执行预备操作以进入重新填充模式的过程的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根据示例的当图像形成设备在重新填充模式下被操作时仅激活与重新填充模式相关的外部面板的操作的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根据示例的当图像形成设备在重新填充模式下被操作时去激活与重新填充模式无关的用户界面的操作的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根据示例的当图像形成设备在重新填充模式下被操作时激活与重新填充模式相关的用户界面的操作的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根据示例的当图像形成设备在重新填充模式下被操作时在向图像形成设备提供web服务的服务器中阻止图像形成设备的web服务的过程的视图;
图9是根据示例的当在重新填充模式在图像形成设备中正在进行的同时从用户终端接收到图像形成工作请求时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操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根据示例的当用户界面设备被包括在图像形成设备中时执行墨粉重新填充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的每个配置的操作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11是根据示例的当用户界面设备不被包括在图像形成设备中时执行墨粉重新填充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的每个配置的操作方法的流程图。
在整个附图中,应注意,相似的附图标记用于描绘相同的或类似的元件、特征、部分、组件和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图像形成设备”可以是能够执行图像形成工作的任何设备,例如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传真机、多功能打印机(MFP)或显示设备。另外,“打印数据”可以是在打印机中可转换成可打印格式的数据,并且“扫描文件”可以是通过利用扫描仪扫描图像而生成的文件。
下面,将参考附图给出关于本公开的示例的描述,使得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执行示例。在这方面,本公开可以具有不同的形式,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所阐述的描述。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之类的表达修饰元素列表时,修饰整个元素列表,而非修饰列表中的个体元素。
图1是根据示例的当图像形成设备进入墨粉重新填充模式时图像形成设备的操作方法的视图。
参考图1,当图像形成设备10的墨盒中的墨粉用尽时,图像形成设备10可以通过图像形成设备10中的输出设备输出指示墨盒需要用墨粉重新填充的通知。例如,当图像形成设备10不包括用户界面设备时,图像形成设备10可以通过点亮图像形成设备10上的灯(例如,红灯)来通知需要墨粉重新填充。作为另一个示例,当图像形成设备10包括用户界面设备时,图像形成设备10可以在用户界面设备上显示指示需要墨粉重新填充的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未经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946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感官和多媒体房间
- 下一篇: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