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轴承组装体、轴承组装体的制造方法以及传动轴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96724.7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393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梅泽祥;申大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C27/06 | 分类号: | F16C27/06;B60K17/24;F16F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 组装 制造 方法 以及 传动轴 | ||
轴承组装体(1)具有轴承(2)、一对第一防振部件(3A、3B)、第二防振部件(4)和环状保持部件(14),其中,一对第一防振部件(3A、3B)具有屈伸部(8)、内环(9)和外环(10),内环(9)从轴心(O)方向的两侧外嵌于轴承(2);第二防振部件(4)呈环状,其在轴心(O)方向上被一对第一防振部件(3A、3B)夹持着配置在内环(9)的径向外侧,且具有从外周贯通到内周的多个内侧销孔(12);环状保持部件(14)外嵌于外环(10),且具有以与内侧销孔(12)重叠的方式从外周贯通到内周的多个外侧销孔(16)。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承组装体、轴承组装体的制造方法以及传动轴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的传动轴将由车辆前方的原动机产生并由变速装置减速后的动力传递到搭载于车辆后方的最终减速装置。传动轴具有两个以上的万向接头,除了用钢管构成其中间结构以外,还采取根据需要增加万向接头,设置中间轴承单元并将其安装在车身上等结构。中间轴承单元一般具有:轴承,其内嵌传动轴的轴部件;防振部件(称为第一防振部件),其内嵌轴承;和托架,其内嵌第一防振部件,并且被安装于车身地板。
作为第一防振部件,有如下一种结构,即背靠背形成沿轴向凸出的橡胶制的屈伸部,在其内周一体成型的内环上内嵌轴承,并且使在外周一体成型的外环内嵌于托架。另外,在如车辆起步时那样作用急剧的径向力偶时,屈伸部的变形变大而引起底部碰撞的情况下,有时产生令人感觉不舒服的振动。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在第一防振部件的屈伸部的内部配置其他防振部件(称为第二防振部件)来作为止挡件的结构。
当装配完成时,对所有传动轴进行平衡校正作业。此时需要牢固地保持中间轴承单元的轴承的外径部。因此,需要用保持销保持轴承的外径部侧,在第一防振部件上沿径向贯通形成有用于使保持销通过的贯插孔(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一种与中间轴承单元的托架有关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8-175205号
专利文献2:日本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公报实开平6-78619号
专利文献3:日本实用新型专利公报实公平1-38338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在传动轴的平衡校正的工序之后安装第二防振部件。第二防振部件的带状延伸部分弹性变形为圆环状,并卷绕在第一防振部件的内径部上。并且,为了保持该圆环状态,需要通过在第二防振部件上设置凹凸等方式来进行固定,从而存在使手工组装作业容易变得繁杂的问题。
另外,由于难以将第一防振部件通过压入而使其内嵌于托架,因此,如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那样构成为将托架分成上下两部分,由上下托架夹持第一防振部件的结构。但是,该技术在从传动轴完成起到安装到车辆上的期间,需要保持上下托架不分离,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用夹具临时固定的技术。但是,使用夹具的方法容易使组装作业变得繁杂。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以上那样的问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了生产率并且提高了使防振性能提高的设计自由度的轴承组装体、轴承组装体的制造方法以及传动轴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未经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967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