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闲状态无线通信设备的寻呼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98909.1 | 申请日: | 2018-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02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J·维克伯格;G·鲁内;G·米尔德;U·马特松;G·哈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68/00 | 分类号: | H04W6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于静 |
地址: | 瑞典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闲 状态 无线通信 设备 寻呼 | ||
一种方法包括:接收(S101)数据将要在下行链路中被发送到无线通信设备(210)的指示;响应于所接收的下行链路数据指示,标识(S102)无线电接入网络控制面功能(225);向所标识的无线电接入网络控制面功能(225)发送(S103)下行链路数据通知,该下行链路数据通知包括无线通信设备(210)的标识符和无线通信设备(210)当前被注册在其中的被配置为提供移动性管理的核心网络控制面功能(221)的标识符,由此使得所标识的无线电接入网络控制面功能(225)能够将该下载数据通知转发到所标识的被配置为提供移动性管理的核心网络控制面功能(221),以使得所标识的被配置为提供移动性管理的核心网络控制面功能(221)能够寻呼无线通信设备(21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实现无线通信设备的寻呼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现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正在标准化第五代(5G)核心网络(CN)(被称为5GC)和下一代无线电接入网络(NG-RAN)。
图1示出了如在3GPP TS 23.501中所描绘的5G无线通信网络100,其包括例如移动电话、平板电脑、智能电话、物联网(IoT)传感器等形式的用户设备(UE,110),UE 110连接到(无线电)接入网络((R)AN,111)并且经由用户面功能(UPF,112)连接到数据网络(DN,113)。UPF是一种处理用户面分组的服务功能;处理可以包括改变分组的有效载荷和/或报头、与数据网络的互连、分组路由和转发等。
此外,网络被示为包括:网络切片选择功能(NSSF,114),其用于处理网络切片;网络开放功能(NEF,115),其用于公开能力和事件;NF(网络功能)储存库功能(NRF,116),其用于针对NF提供发现和注册功能;策略控制功能(PCF,117);统一数据管理(UDM,118),其用于存储订户数据和简档;以及应用功能(AF,119),其用于支持特定的应用,以及可选地支持对业务路由的应用影响。
此外,网络被示为包括:验证服务器功能(AUSF,120),其用于存储用于验证UE的数据;核心网络控制面功能,其被配置为提供接入和移动性功能(AMF,121)形式的移动性管理,AMF 121用于提供基于UE的验证、授权、移动性管理等;以及核心网络控制面功能,其被配置为提供会话管理功能(SMF,122)形式的会话管理,SMF 122被配置为执行会话管理,例如会话建立、修改和释放等。
图2以不同的视图示出了现有技术的5G无线通信网络100,该视图示出了无线电基站124(所谓的下一代NodeB(gNB)),其支持新无线电(NR)无线电接入技术并形成NG-RAN的一部分。gNB 124包括中央单元控制面(CU-CP,125)形式的无线电接入网络控制面功能、中央单元用户面(CU-UP,126)形式的无线电接入网络用户面功能以及分布式单元(DU,127),DU 127用于将NG UE 110分别连接到控制面和用户面,这被称为高层分离(HLS)。gNB朝向UE提供NR控制和用户面终接,并经由NG-C/N2和NG-U/N3接口被连接到5GC。此外,NG-RAN可以包括演进型长期演进(eLTE)基站(被称为ng-eNB)。
CU-CP 125托管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协议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协议的控制面部分,而CU-UP 126托管服务数据适配协议(SDAP)协议和PDCP协议的用户面部分。CU-CP 125经由E1接口来控制CU-UP 126。
如图2所示,CU-CP 125是终止来自5GC中的AMF 121的N2接口的功能,而CU-UP 126是终止来自5GC中的UPF 112b的N3接口的功能。逻辑上,NG UE 110在每个分组数据单元(PDU)会话配置一个CU-UP 126。
SMF 122经由N4接口来连接到UPF 112a、112b,以及经由N11接口来连接到AMF121。替代地,可以使用由AMF 121和SMF 122利用的基于服务的接口(即,分别为Namf和Nsmf)来实现N11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未经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989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