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气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99733.1 | 申请日: | 2018-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674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筑山亮;梁池悟;野本宗;松田拓也;加藤直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4F11/41 | 分类号: | F24F11/41;F24F11/84;F24F140/20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张宝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调节 装置 | ||
空气调节装置(1000)具备:制冷剂回路(100),所述制冷剂回路(100)通过供制冷剂流动的第一配管(21)将压缩机(1)、切换阀(2)、阶式热交换器(3)、膨胀阀(4)、室外热交换器(5)连接,并构成为能够进行将从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向室外热交换器(5)导入的除霜运转;热介质回路(200),所述热介质回路(200)通过供热介质流动的第二配管(23)将泵(12)、阶式热交换器(3)、室内热交换器(11)连接;控制装置(31),所述控制装置(31)构成为控制压缩机(1)及泵(12)。控制装置(31)构成为,在热介质的蓄热量比阈值少的情况下,在从制热运转向除霜运转转移时,使室内热交换器(11)的制热能力下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在除霜运转过程中为了避免制热能力下降,在除霜运转前向蓄热槽蓄积热量,在除霜运转过程中使用蓄热槽蓄积的热量的装置。
例如,日本特开平8-28932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的蓄热式空气调节机在冬季的夜间运转中,在压缩机、第一四通阀、室外热交换器、第二膨胀阀、以及蓄热槽内的一次侧热交换部相连通的一次侧的制冷剂回路中,通过第二膨胀阀的控制,进行经由蓄热槽内的一次侧热交换部使作为蓄热材料的水成为温水的蓄热运转。
上述蓄热式空气调节机在低外部气体温度时的制热运转中,在一次侧的制冷剂回路中将蓄热槽内的一次侧热交换部作为蒸发器,将室外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而构成制冷循环,并且在二次侧的热介质回路中,将旁通阀设为开,将蓄热槽用流量阀设为全闭,将蓄热槽的二次侧热交换器与制冷剂对制冷剂热交换器(refrigerant-to-refrigerant heatexchanger)的二次侧热交换器设为串联而继续进行制热运转。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89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公开的蓄热式空气调节机需要具备蓄热槽来作为在除霜运转时也维持制热用的热源。然而,在无法设置蓄热槽那样的环境下,在除霜运转前无法蓄积热量。例如,虽然也可以不设置蓄热槽而将处于配管及热交换器内的温水考虑为热源,但是由于温水的量少,因此在除霜时间期间无法维持制热。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设置蓄热槽,即使在除霜运转过程中也能够维持制热的空气调节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空气调节装置具备制冷剂回路、热介质回路以及控制装置。制冷剂回路构成为,通过第一配管将压缩机、第一热交换器、膨胀阀、第二热交换器连接而供制冷剂流动,并能够进行将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向第二热交换器导入的除霜运转。热介质回路通过第二配管将泵、第一热交换器、第三热交换器连接而供热介质流动。控制装置构成为控制压缩机及泵。控制装置构成为,在将除霜运转过程中的第三热交换器的制热能力设定为基于热介质回路中的热介质的蓄热量而确定的能力的状态下维持制热,并进行除霜运转。控制装置构成为,在热介质的蓄热量比阈值少的情况下,在从制热运转向除霜运转转移时,使第三热交换器的制热能力下降。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基于热介质回路中的热介质的蓄热量来设定制热能力,以设定的制热能力维持除霜运转过程中的制热。因此,能防止在除霜运转过程中热介质变冷而产生的冷风的吹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000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空气调节装置1000中的制冷剂及热介质的流动的图。
图3是表示在除霜结束前无法再维持制热的状态的概念图。
图4是表示热介质的量与最大蓄热量的关系的概念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997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