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转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90000470.X | 申请日: | 2018-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346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吉田高之;增原和生;拉尔斯·蔡特勒;托比亚斯·魏因多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3/12 | 分类号: | B62D3/12;F16C17/02;F16C27/06;F16C3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张敬强;李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 装置 | ||
齿轮齿条式的转向装置具备:收纳齿条轴和小齿轮轴并保持齿条齿与小齿轮齿的啮合的壳体;以及配置于壳体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且支撑齿条轴的筒状的齿条衬套。壳体在与齿条衬套面对面的内周形成有圆周槽。齿条衬套具有在轴向上从一方的端部朝向另一方的端部延伸的轴向狭缝、和从衬套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起部。突起部以使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高度在轴向上逐渐变低的倾斜面与圆周槽的槽开口缘接触而向径向外侧被弹性施力的状态插入于圆周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车辆用的转向装置中,伴随转向操作产生的小齿轮轴的旋转变换成齿条轴的往复运动。通常,这样的齿轮齿条式转向装置的齿条轴由夹装在与筒状的壳体之间的齿条衬套在径向上支撑。齿条衬套具有凸缘,该凸缘插入在壳体的圆周槽内。壳体的圆周槽与齿条衬套的凸缘之间在轴向上存在微小缝隙。因此,若齿条杆沿轴向滑动,则齿条衬套因摩擦被拖拽,沿轴向移动与微小缝隙相应的量,从而有时发出敲打声。并且,在齿条杆移动与微小缝隙相应的量的期间,无法获得转向操纵的刚性感。
作为采取上述问题的对策的现有技术,例如公知以下所示的专利文献1~ 6。在专利文献1的转向装置中,在齿条衬套的一端形成有环状的凸缘,并在凸缘的轴向两侧插入有O型圈等具有挠性的环状的挠性体。
在专利文献2、3的齿条轴支撑构造中,在齿条衬套的外周形成有用于形成空隙的凹部,利用空隙,卡合突部(凸缘)能够沿径向弹性变形,并在端部壳体的卡合槽内压入卡合突部。
在专利文献4的齿轮齿条式转向装置中,在齿条衬套的嵌合凸部(凸缘) 的轴向端面的一侧设有三角锥状的肋。
在专利文献5的具备滑动轴承的轴承机构中,在滑动轴承(衬套)的凸边 (凸缘)设有圆柱状的突起,来限制齿条衬套相对于壳体在轴向上的移动。
在专利文献6的转向装置中,壳体中的凹部的各对置面形成为以其内径随着远离插入在凹部内的凸部而直线性地变小的方式倾斜的锥状。由于在各对置面压缩O型圈,所以O型圈向径向内侧按压齿条衬套。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5076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3102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6-11543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265590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3-47560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13-6470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6的结构中,虽然能够抑制由齿条轴的工作引起的齿条衬套的敲打声,但在组装性方面,依然有改善的余地。并且,即使在壳体的凹部内插入齿条衬套的凸缘,也不会成为充足的松动抑止状态,从而有想要更难以在壳体的卡合槽与齿条衬套的凸缘之间产生缝隙的要求。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组装性、并且能够使壳体的卡合槽与衬套的凸缘之间更难以产生缝隙的转向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精工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精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900004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