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用于净化气态流体的多级流体过滤器的多旋风分离器和多级流体过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90000671.X | 申请日: | 2018-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394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K-D.鲁兰;M.考夫曼;J.施密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曼·胡默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5/16 | 分类号: | B01D45/16;B01D50/00;B04C3/04;F02M35/02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张一舟;李雪莹 |
地址: | 德国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净化 气态 流体 多级 过滤器 旋风 分离器 | ||
本发明涉及用于清洁气态流体的多级流体过滤器(10)的多旋风分离器(14),以及多级流体过滤器。多旋风分离器(14)具有用于从气态流体中分离出颗粒和/或液体的多个旋风单元(18)。旋风单元(18)各自具有用于待清洁的气态流体的入口(22)、用于没有颗粒和液体的气态流体的出口(24),以及用于排出分离的颗粒和液体的至少一个排出窗口(30)。此外,多旋风分离器(14)具有用于分离的颗粒和液体的至少一个排放室(42),旋风单元(18)的排出窗口(30)打开到该排放室(42)中。此外,旋风分离器(14)具有至少一个排出开口(44),其从至少一个排放室(42)中引出。至少一个排放室(42)以漏斗的方式朝向至少一个排出开口(44)呈锥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清洁气态流体的多级流体过滤器的多旋风分离器,
- 具有用于从气态流体中分离颗粒和/或液体的多个旋风单元,其中旋风单元各自具有用于待净化的气态流体的入口、用于不含颗粒和液体的气态流体的出口,以及用于排出分离的颗粒和液体的至少一个排出窗口,
- 具有用于分离颗粒和液体的至少一个排出室,旋风单元的排出窗口打开到该排出室中,
- 并且具有至少一个排出开口,该排出开口从至少一个排出室引出。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净化气态流体的多级流体过滤器,其具有至少一个多旋风分离器,该多旋风分离器布置在用于净化气态流体的至少一个主过滤器的上游,其中该多旋风分离器包括
- 用于从气态流体中分离颗粒和/或液体的多个旋风单元,其中旋风单元各自具有用于待净化的气态流体的入口、用于不含颗粒和液体的气态流体的出口,以及用于排出分离的颗粒和液体的至少一个排出窗口,
- 用于分离颗粒和液体的至少一个排出室,旋风单元的排出窗口向该排出室打开,
- 以及至少一个排出开口,该排出开口从至少一个排出室引出。
背景技术
WO 2016/113001 A1公开了一种预分离器模块,其体现为旋风块。在旋风块中,所谓的多旋风块中的多个单独的旋风单元在流动方面并联连接。已经在旋风块中预先分离的灰尘或水通过来自预分离器壳体的灰尘排出插座移除。
本发明的目的是构造一种多旋风分离器和上述种类的多级流体过滤器,其中可以改善分离效率和/或可以延长多旋风分离器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是针对多旋风分离器解决的,其中至少一个排出室像漏斗一样朝向至少一个排出开口呈锥形。
由于至少一个排出室的漏斗型锥形,分离的颗粒特别是灰尘和/或液体特别是水或水滴可以朝向至少一个排出开口引导。以这种方式,可以改善排出效率。
此外,以这种方式,可以省去对分离的颗粒和/或液体的额外抽吸动作,从而可以减少多旋风分离器的总开支,特别是部件开支和/或安装开支。通过省去额外的抽吸动作,可以减少用于连接到至少一个排出开口的对应管连接的开支。通过放弃额外的抽吸动作排出分离的颗粒和/或液体可以称为自排出。以这种方式,多旋风分离器可以称为自排出多旋风分离器。
分离的颗粒和分离的液体可以通过漏斗型锥形(有或没有抽吸动作)从至少一个排出室更快地排出。以这种方式,总体上可以将更大量的分离的颗粒和/或分离的液体输送出多旋风分离器。以这种方式,即使在多级流体过滤器的操作中,在极为充满灰尘和/或充满液体的环境中也可以实现对应高流速的气态流体。
有利地,多旋风分离器可以与两级紧凑流体过滤器结合使用。两级紧凑流体过滤器可包括作为第一级的多旋风分离器和作为第二级的主过滤器。多旋风分离器的出口侧可以与主过滤器的入口侧连接。以这种方式,可以将由多旋风分离器预净化的气态流体提供给主过滤器以进行精细净化。多旋风分离器以这种方式作为预分离级中的预分离器而起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曼·胡默尔有限公司,未经曼·胡默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900006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