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一种便于控制的介入器械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90001322.X | 申请日: | 2018-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737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飞;訾振军;曾敏;龚全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启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24 | 分类号: | A61F2/24 |
代理公司: | 深圳尚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03 | 代理人: | 文蓉 |
地址: | 310052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控制 介入 器械 输送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于控制的介入器械输送装置以及介入器械输送方法,介入器械输送装置包括芯管,芯管上固定有引导头和固定头,其中引导头固定在芯管远端,芯管近端侧延伸出固定头,引导头和固定头之间为介入器械安装位;介入器械安装位的外围设有可轴向滑动的外鞘管,还设有浮动限位条,该浮动限位条的近端为连接在固定头附近的起始端,远端为浮动在介入器械安装位与外鞘管之间的末端。本发明输送装置,能够在支架释放过程中紧固瓣膜支架端部,防止释放过程中支架完全脱落,并在支架释放与回收时减小输送系统与瓣膜的相对摩擦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将人工心脏瓣膜植入到心脏的输送装置以及介入器械输送方法。
背景技术
心脏瓣膜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脏病之一,其中主要为风湿热导致的瓣膜损害;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瓣膜退行性变(包括钙化和粘液变性等)以及代谢障碍性瓣膜损害在我国也日益增多;此外,先天性瓣膜病也是心脏病的常见病因之一。相当多的心脏瓣膜病的高危病例如严重瓣膜关闭不全、高龄不适于外科换瓣手术、晚期肿瘤并瓣膜关闭不全的患者等,需要新的创伤小的介入方法治疗。介入心脏瓣膜是在外科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启发下发展的,近几年来,经皮瓣膜介入术应运而生并于2000年后相继应用与人类取得了成功。从实验研究发展到小规模临床并行的研究阶段,瓣膜病介入可能突破技术上的“瓶颈”,迅速实现广泛的临床应用,再次成为介入性心脏病学领域的关注焦点。
现有技术中,人工心脏瓣膜支架压缩后通过输送装置输送到人体内,压缩的瓣膜支架通常具有弹性,处于压缩状态时对压缩导管施加很大的力,这些过大的力难以使瓣膜支架缓慢而精确的释放,往往导致瓣膜支架与血管内壁的过度摩擦。
公开号为CN101953725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人工心脏瓣膜支架,由主动脉支架、瓣膜支架、流出道支架和连接耳组成,心脏瓣膜压缩至输送装置内时,所述连接耳能够卡合到输送装置的支架固定组件中,在瓣膜支架释放过程中通过连接耳的卡合和外鞘管的收束完成瓣膜支架的缓慢释放。然而,现有技术中卡合瓣膜支架连接耳的收束力较小,在瓣膜支架释放过程后期,连接耳极易从输送装置支架固定组件中弹出,使瓣膜支架完全释放。此时,若发现定位偏差等问题,便无法及时进行回收,只能通过外科手术置换。
为克服瓣膜支架在植入人体释放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美国专利US5683451公开了一种管状假体控制释放的递送装置和方法,通过在输送装置内设置轨道的方法,减少在输送和释放假体时弹性扩张对输送导管造成的摩擦力,上述发明减小了假体与输送导管之间的摩擦。然而,瓣膜支架在释放过程中因弹力过大而突然完全释放的问题仍无法解决,释放就位后的瓣膜支架无法实现位置的调整或二次就位,这样不仅对手术时的控制精度要求极高,而且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介入器械释放控制的输送装置,能够在介入器械释放过程中紧固介入器械端部,防止释放过程中介入器械因巨大的弹跳力不受控而脱离固定头,实现释放过程中介入器械的重新定位、回收。
一种便于控制的介入器械输送装置,包括芯管,芯管上固定有引导头和固定头,其中引导头固定在芯管远端,芯管近端侧延伸出固定头,引导头和固定头之间为介入器械安装位;介入器械安装位的外围设有可轴向滑动的外鞘管,还设有浮动限位条,该浮动限位条的近端为相对于固定头或芯管固定设置的起始端,远端为浮动在介入器械安装位与外鞘管之间的末端;
所述固定头的外壁设有用于与连接耳相配合的定位凸头,介入器械在装载状态下,介入器械的连接耳套设在定位凸头上,所述浮动限位条受外鞘管束缚以保持连接耳与定位凸头之间的配合。
本发明中,浮动限位条位于外鞘管与介入器械之间,使得外鞘管内壁进一步在径向上束紧介入器械,防止介入器械在非受控状态下意外脱落。另外,浮动限位条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小外鞘管与介入器械的接触面积,降低接触时的相对摩擦力,在外鞘管前推和回撤过程中减小医生操作时的直接作用力,从而实现对介入器械释放与回收的精确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启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启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900013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导管组件和连接器装置
- 下一篇:传动轴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