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轧金属在线余热利用设备系统及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00379.9 | 申请日: | 2019-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899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孙学贤;曾晖;祁焱;张戈;孙辉;陈万福;王念欣;冯佃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学贤 |
主分类号: | B21B43/00 | 分类号: | B21B43/00;F27D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14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轧 金属 在线 余热 利用 设备 系统 工艺 | ||
热轧金属在线余热利用设备系统是通过保温炉热风收集系统把热加工后金属的余热在冷床上收集起来,形成热空气并作为锅炉加热源,以供给热水、蒸汽或发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轧金属在线余热利用设备系统及工艺。具体说就是金属热轧制后温度仍在880°C以上,蕴藏大量热能,利用其在保温炉内加热空气,高温空气在保温炉内收集起来通过锅炉生成热水或蒸汽,也可发电,达到余热利用的目的,符合国家倡导的节能减排倡议。
背景技术
现阶段冶金行业的金属轧制后的余热利用很不成熟,一般在冷床自然冷却,热量白白散失,造成很大的浪费。我国每年有8亿吨钢材经热加工或多次热加工,金属从加热炉出来一般携带40%的燃料放出的热量,热轧后仍然含有20%的燃料放出的热量。保守估计,全国如果使热轧金属的余热得到充分利用,将会产生5Kg压力的水蒸汽8000万吨,产生经济效益1120亿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热轧金属余热收集的设备系统和工艺方法从而为节能减排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热轧金属在线余热利用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辊底输送装置1、冷床19、保温炉热风收集系统3、热风管道4、排风机5、锅炉6;辊底输送装置1末端的辊架10与冷床19连接,辊架10与冷床19的连接处安装炉盖14、炉底16形成保温炉热风收集系统3,保温炉热风收集系统3的一侧与热风收集器2连通,热风收集器2末端通过热风管道4与锅炉6连通,锅炉6排气口与排风机5连通。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炉热风收集系统3,其特征在于辊底输送装置1和冷床19连接处的部分上部安装炉盖14,下部安装炉底16,炉盖侧面和热风收集器2连通并在连接处设置挡风板9,在辊底输送装置1上方的炉盖14部分设置检修炉盖12,炉盖14的出口设置炉门板17,炉门板外设置炉檐18;炉盖14通过绳索与悬臂梁8液压反转器11连接,悬臂梁8的一端固定在立柱7上,另一端和中间部分通过悬索13连接立柱7上端。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轧金属在线余热利用设备系统的工艺原理,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热加工钢材15经过辊底输送装置1输送到冷床19处,并经步进梁逐步运送到冷床19,空气在虹吸效应下经炉檐18通过炉门板17进入保温炉热风收集系统3,空气被热加工钢材15加热,形成高温空气在挡风板9的调节下进入热风收集器2,并通过热风管道4进入锅炉6,高温空气对锅炉中的水加热后形成低温空气经排风机5排出,锅炉可以供给热水或蒸汽,也可发电。
附图说明
图1 热轧金属在线余热利用设备系统平面布置图
图2保温炉热风收集系统结构图
1、辊底输送装置 2、热风收集器 3、保温炉热风收集系统 4、热风管道 5、排风机 6、锅炉 7、立柱 8、悬臂梁 9、挡风板 10、棍架 11、液压反转器 12、检修炉盖 13、悬索 14、炉盖15、热加工钢材 16、炉底 17、炉门板 18、炉檐 19、冷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的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下面实例是在某集团H型钢厂所做的应用初试,H型钢坯经热轧后,长度70米辊底输送装置1横向运送到步进梁冷床密排,进行自然冷却,至80°C后温矫,切段。
热轧金属在线余热利用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辊底输送装置1、冷床19、保温炉热风收集系统3、热风管道4、排风机5、锅炉6;辊底输送装置1末端的辊架10与冷床19连接,热加工钢材15是通过步进装置由辊底输送装置1送到冷床19上,辊架10与冷床19的连接处安装炉盖14、炉底16形成保温炉热风收集系统3,保温炉热风收集系统3的一侧与热风收集器2连通,热风收集器2末端通过热风管道4与锅炉6连通,锅炉6排气口与排风机5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学贤,未经孙学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003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医用试管传输系统标本进站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冰陆两用运输车体走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