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光结构、显示装置和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01358.9 | 申请日: | 2019-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910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李飞;冯彬峰;李奇峰;罗永辉;王超;刘颖;赵海瑞;陈禹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付生辉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显示装置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光结构、显示装置和使用方法,所述导光结构包括外壳;形成在外壳上的开口;设置在所述外壳中的第一导光光纤、感光传感器、第二导光光纤、补偿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导光光纤用于将射入所述开口的光线引导至所述感光传感器;所述第二导光光纤用于将所述补偿模块显示的图像引导至所述开口。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应用于显示装置,通过导光结构实现屏下镜头隐藏设计,在满足显示装置的屏下摄像的同时保留原有区域的显示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导光结构、显示装置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全面屏手机、电视及其它显示产品的普及,屏下摄像、屏下指纹技术也成为全面屏标志的重要特性之一,但普通显示屏的透光率仅能满足屏下指纹等对图像信息要求不高的功能领域,日常摄像则成为主要研究瓶颈。
目前现有技术中一般使用“刘海”、“美人尖”设计实现全面屏中摄像头的放置,然而终究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显示。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通过屏幕开孔的方式放置镜头以实现屏下摄像的功能,但缺点是该开孔区将失去显示功能,用户体验不理想。因此,如何实现屏下镜头的强隐藏成为目前噬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导光结构,所述导光结构包括
外壳;
形成在外壳上的开口;
设置在所述外壳中的第一导光光纤、感光传感器、第二导光光纤、补偿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导光光纤用于将射入所述开口的光线引导至所述感光传感器;
所述第二导光光纤用于将所述补偿模块显示的图像引导至所述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感光传感器和所述补偿模块相对于所述开口分别设置在其两侧。
进一步的,还包括
设置在外壳内的凸透镜,用于将所述第一导光光纤引导的光线聚焦至所述感光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光光纤和第二导光光纤为多个,并且
所述多个第一导光光纤和多个第二导光光纤在靠近所述开口的端部间隔排布;
所述多个第一导光光纤和多个第二导光光纤的另一端部分别粘接到所述感光传感器和所述补偿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光光纤和第二导光光纤为多个,并且
所述多个第一导光光纤和多个第二导光光纤在靠近所述开口的端部呈多个第一导光光纤围绕一个第二导光光纤或多个第二导光光纤围绕一个第一导光光纤的环状排布;
所述多个第一导光光纤和多个第二导光光纤的另一端部分别粘接到所述感光传感器和所述补偿模块。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盖板;
位于盖板下方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设置有透光部;以及
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盖板一侧的第一方面所述的导光结构,其中,所述导光结构的开口与所述透光部对准。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第一胶层,用于贴合所述盖板与显示面板;
所述第一导光光纤和第二导光光纤靠近所述开口的端部穿过所述透光部粘接在所述第一胶层上。
进一步的,所述透光部边缘通过密封框胶与所述第一导光光纤和第二导光光纤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通过第二胶层与所述显示面板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013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背光模块
- 下一篇:一种带整体式二次透镜的直下式背光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