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心肺复苏按压训练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02133.5 | 申请日: | 2019-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93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张绍敏;曾菲菲;彭文亮;吴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绍敏;曾菲菲;彭文亮 |
主分类号: | G09B23/28 | 分类号: | G09B2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智东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8 | 代理人: | 张红;程立民 |
地址: | 556000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按压 心肺复苏 训练装置 支撑座 按压板 弹力球 凸点 底板 急救器械 急救训练 模拟人体 评价装置 手指接触 整体装置 主体结构 可视化 乳头 顶面 抬起 胸壁 掌根 着力点 携带 便利 基层 | ||
1.心肺复苏按压训练装置,包括支撑座(1)、安装在所述支撑座(1)顶部的按压板(2)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撑座(1)底部的底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的内部开设有内腔(11),所述内腔(11)的内部设置有按压机构(12),所述内腔(11)的底部两端分别设置有挡板(13),所述按压板(2)的顶部靠近两端的位置对称设置有凸点(21),所述按压机构(12)包括安装板(121),所述安装板(121)的两侧设置有连接件(122),所述连接件(122)的外表面安装有紧固螺栓(123),所述安装板(121)的顶部安装有第一弹簧(124),所述第一弹簧(124)的顶部设置有弹力球(1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肺复苏按压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板(2)的截面呈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肺复苏按压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和所述按压板(2)紧密粘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肺复苏按压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球(125)为实心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肺复苏按压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124)的内部安装有定位杆(126),所述定位杆(126)包括底座筒(1261),所述底座筒(126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1262),所述第一滑槽(1262)的内部设置有连接筒(1263),所述连接筒(1263)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滑槽(1264),所述第二滑槽(1264)的内部设置有顶筒(1265),所述顶筒(1265)的顶部安装有顶板(1266),所述顶板(1266)的底侧安装有多个卡环(1267),所述卡环(1267)的内部开设有固定槽(1268),所述固定槽(1268)的内壁两端分别设置有挤压条(126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心肺复苏按压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筒(1263)和所述第一滑槽(1262)滑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心肺复苏按压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筒(1265)和所述第二滑槽(1264)滑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肺复苏按压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的顶部靠近两侧的位置对称开设有凹槽(31),所述凹槽(31)的内壁安装有第二弹簧(33),所述第二弹簧(33)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32),所述限位块(32)的顶部开设有卡槽(321),所述凹槽(31)的内部还设置有限位装置(34),所述限位装置(34)包括限位板(341),所述限位板(341)的顶部安装有拉环(342),所述限位板(341)的一端设置有插块(343),所述限位板(341)的另一端设置有卡块(344),所述支撑座(1)的外壁靠近所述凹槽(31)一侧开设有插槽(1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心肺复苏按压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341)和所述凹槽(31)卡接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心肺复苏按压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操作步骤如下:
S1、按压训练:训练人员通过凸点(21)进行模拟按压定位,定位点确定好后,训练人员将手掌按在按压板(2)上的定位点上,由于按压板(2)顶面呈弧形,能够解决按压手指抬起的高度,避免手指接触模拟胸壁,保障操作的规范性,训练人员向下按动按压板(2),按压板(2)挤压支撑座(1)形变,直到按压板(2)接触到挡板(13)上,此时按压板(2)受到挡板(13)阻挡无法下落,操作人员手掌向上抬起,通过支撑座(1)自身的弹性自动回位,实现一个按压工作,同时按压板(2)向下按动时,弹力球(125)抵至在按压板(2)下面,通过弹力球(125)的着力点能够控制掌根按压面的准确性;
S2、按压机构(12)使用:当按压板(2)向下运动,按压板(2)抵至弹力球(125)并压缩第一弹簧(124),而弹力球(125)向下运动,会推动顶筒(1265)收缩进入到第二滑槽(1264)内,连接筒(1263)收缩进入到第一滑槽(1262);
S3、缓冲:训练人员通过拉环(342)将限位板(341)从凹槽(31)内抽出,并将限位板(341)带有插块(343)的一端插入到插槽(14)内,将限位板(341)带有卡块(344)的一端卡入到卡槽(321)内,当支撑座(1)受力向下压动的时候,支撑座(1)受到的压力一部分会分散至限位板(341)上,而限位板(341)的压力作用在限位块(32)上,并被第二弹簧(33)分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绍敏;曾菲菲;彭文亮,未经张绍敏;曾菲菲;彭文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0213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