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存储芯片的容量快速判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02221.5 | 申请日: | 2019-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345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全太平;甘建平;吕新伟;刘新润;王建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胜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6 | 分类号: | G06F3/06 |
代理公司: | 长沙永星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1 | 代理人: | 周咏;米中业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存储 芯片 容量 快速 判定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存储芯片的容量快速判定方法,包括确定所需要的存储芯片的目标容量;在电子设备首次上电初始化时向存储芯片的存储容量一半位置的字节写入1个字节的特殊标示字符;读取存储芯片的0地址字节的内容从而对存储芯片的容量进行判断。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储芯片的容量快速判定方法,通过只需要执行一次读写操作就可以判定出电子设备的存储芯片容量是否正确;因此,本发明方法能够极为快速、准确且方便的对电子设备的存储芯片的容量进行定性判断,而且方法可靠性高,成本低廉且方便快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存储芯片的容量快速判定方法。
背景技术
存储芯片广泛应用于各类型的电子设备,承担着存储电子设备的工作数据的重要作用。而随着大数据时代和智能算法的飞速发展,数据已经成为了未来的最核心资源。因此,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芯片就成为了极为重要的部件。
不同厂家、不同型号、不同容量的存储芯片,其外观是近似的,难于区分的,基本都是PIN TO PIN兼容的,也就是封装兼容的;同时对于同一个类型的存储设备,各个厂家生产的存储芯片都是按照国际产业标准执行的,也就是不同厂家同类型同容量大小的芯片可以任意替换,很多电子设备的厂家基于采购安全可靠或成本角度考虑会同时引进多个存储芯片厂家,这些都会导致生产过程中出现混料的情况,也就是电子设备使用了错误的存储芯片,所谓错误主要是指使用了错误的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存储容量的存储芯片。比如,在生产过程中,在需要使用小容量存储芯片即可以满足要求的地方使用了大容量的存储芯片,这种情形会导致电子设备的成本急剧升高。而如果在需要使用大容量存储芯片的场合使用了小容量的存储芯片,则可能导致设备在用户运行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当存储芯片用于存储设备运行期间用户的数据时,这种问题一般要等到用户交付运行后才能发现,等到发现时用户数据已经被篡改,这对于用户数据这一类核心资源而言,无疑是灾难性的。
目前,常用的判定存储芯片容量的方法为通过读取设备ID,即Device Id来进行判断。对于不同厂家不同容量的存储芯片,其Device Id不同,即便是同一个厂家不同容量的存储芯片,其Device Id也不同。电子设备在启动时读取存储芯片的Device Id,判断DeviceId是否是产品设定的Device Id,如果是则判定成功,如果不是则判定出现错误,报告存储芯片错误。
此种判定方法的缺陷是:当存储芯片出现升级换代时,产品一使用新的存储芯片就要修改软件以支持新的存储芯片的Device Id,否则原有软件无法识别新的存储芯片(因为过去的程序不可能对以后可能出现的存储芯片的Device ID进行预测和假设),尽管新的存储芯片在存储容量和技术性能参数上完全与老的存储芯片一致(也就是如果不考虑Device Id,则新的存储芯片和原有的存储芯片,其驱动软件完全相同,软件不需要任何修改就能支持新的存储芯片,而如果软件依赖于Device ID,则新支持一个新的Device ID就要修改一次软件代码);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电子设备生产时更换其他型号的相同功能的电子元器件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同样电子设备厂家也因为不同的原因而在不停的引进新的存储芯片,不可能每更换一个完全兼容的电子元器件就进行一次软件的升级;而且,软件升级牵涉到软件开发设计、编码、调试、测试、以及软件发布更新等多个企业环节,人力资源成本代价高。
上面讲到的是此种方法的人力资源成本代价高,而且该种方法还会产生另一种成本,就是物理资源利用成本。对于存储芯片来说,驱动软件只需要实现存储芯片读接口、存储芯片写接口即可,而通过读取设备ID的方法要多实现一个接口,就是读取存储芯片Device ID的接口,实现此接口就要占用一定的MCU程序空间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高、成本低廉且方便快捷的储芯片的容量快速判定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存储芯片的容量快速判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确定所需要的存储芯片的目标容量为X byt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胜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威胜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022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