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电路、纹路识别装置及驱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02438.6 | 申请日: | 2019-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45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曹学友;王鹏鹏;丁小梁;王海生;张平;王文娟;李亚鹏;王佳斌;邓立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96 | 分类号: | H03K17/96;G06V40/1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彭久云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电路 纹路 识别 装置 驱动 方法 | ||
一种检测电路、纹路识别装置及驱动方法。该检测电路,包括光敏元件、开关子电路和电荷释放子电路。光敏元件和开关子电路以及电荷释放子电路电连接,且被配置为将接收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开关子电路被配置为输出电信号;以及电荷释放子电路被配置为在开关子电路输出电信号后,释放光敏元件中的电荷。该检测电路通过释放光敏元件中积累的电荷,使得采用该检测电路的纹路识别装置可以避免残影问题,从而可以提高纹路识别的精度。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一种检测电路、纹路识别装置及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电子支付等操作。由于皮肤纹路例如指纹图案或掌纹图案的唯一性,结合光学成像的指纹识别技术逐渐被移动电子设备采用以用于身份验证、电子支付等。如何提高指纹识别的精度是本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电路,包括光敏元件、开关子电路和电荷释放子电路。所述光敏元件和开关子电路以及所述电荷释放子电路电连接,且被配置为将接收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所述开关子电路被配置为输出所述电信号;以及所述电荷释放子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开关子电路输出所述电信号后,释放所述光敏元件中的电荷。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电路中,所述光敏元件包括阳极和阴极,所述电荷释放子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开关子电路输出所述电信号后,使得所述阳极的电位大于等于所述阴极的电位,从而释放所述光敏元件中的电荷。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电路中,所述电荷释放子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开关子电路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阳极被配置为接收第一电压,所述阴极和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被配置为接收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被配置为接收第二电压,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被配置为接收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阴极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被配置为输出所述电信号,所述第一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电压。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电路中,所述阳极被配置为与可变电压端电连接,所述可变电压端被配置为在电荷释放操作中输出所述第一电压,在检测操作中输出偏置电压以使得所述光敏元件被负向偏置。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电路中,所述电荷释放子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所述开关子电路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被配置为接收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被配置为接收第三电压,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阴极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被配置为接收第三控制信号,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被配置为接收第四电压,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阳极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被配置为接收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阴极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被配置为输出所述电信号,所述第四电压大于等于所述第三电压。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电路中,所述光敏元件包括阳极和阴极,所述电荷释放子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开关子电路输出所述电信号后,使得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电连接,从而释放所述光敏元件中的电荷。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电路中,所述电荷释放子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开关子电路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阳极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被配置为接收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阴极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被配置为接收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阴极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被配置为输出所述电信号。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电路中,所述阳极被配置为接收第一电压,且所述第一电压小于零伏以使得所述光敏元件被负向偏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024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