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种植基地径流污水养分多级消纳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02967.6 | 申请日: | 2019-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10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郭彬;傅庆林;李凝玉;刘琛;林义成;丁能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101/16;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2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植基地 稻田 水系 支路 径流污水 控制管路 回灌 径流 池塘 基地 暴雨径流 并联设置 灌溉管路 面源污染 苗木种植 农业废水 农业种植 生态沟渠 水体环境 系统设置 依次连接 重复利用 控制器 出水口 高污染 规模化 集约化 暴雨 污水 污染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种植基地径流污水养分多级消纳系统和方法,系统设置于苗木种植基地和水系之间,包括并联设置的多级消纳管路、径流控制管路、回灌管路、控制器;多级消纳管路通过沟槽或管道依次连接种植基地、池塘、稻田、水系,至少一个沟槽上设有生态沟渠;径流控制管路通过第一支路分别连接基地和水系;回灌管路通过第二支路连接稻田出水口和种植基地的灌溉管路。本发明能够有效降低高污染的暴雨径流产生的污水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大大减少农业种植基地的因集约化和规模化产生的大量农业废水对水系造成面源污染,同时能够将被暴雨冲走的养分,利用稻田和池塘进行多级消纳,既降低了污染,又能够将养分通过稻田进行固定和利用,同时处理后的水可以再次重复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污水治理和养分消纳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种植基地径流污水养分多级消纳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农业污水中污染源一方面来自农业种植或者农业生产中使用农药的污染,另一方面是化肥使用造成的污染,尤其是氮肥和磷肥等养分在暴雨冲击下,会产生高浓度的氮肥磷污水径流并排入水系中,造成水系的大面积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特别是是对于使用集约化和高度规模化的种植基地来说,其产生的污染对于局部环境的危害更为严重,对于处理污水的需求也更为迫切,现有技术缺乏一种能够有效处理农业种植基地的水体污染的系统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种植基地径流污水养分多级消纳系统和方法和系统,通过使用养分多级和梯级消纳的方法和智能监控径流污染浓度并选择处理的系统,有效降低高污染的暴雨径流产生的污水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大大减少农业种植基地的因集约化和规模化产生的大量农业废水对水系造成面源污染,同时能够将被暴雨冲走的养分,利用稻田和池塘进行多级消纳,既降低了污染,又能够将养分通过稻田进行固定和利用,同时处理后的水可以再次重复利用。
本发明的第一目在于提供种植基地径流污水养分多级消纳系统,上述系统设置于苗木种植基地和水系之间,上述系统包括并联设置的多级消纳管路、径流控制管路、回灌管路、控制器;
多级消纳管路,其通过多个沟槽依次连接上述种植基地、池塘、稻田、水系,用于对径流污水中的养分进行多级消纳,至少一个上述沟槽上设有生态沟渠;;
径流控制管路、其通过第一支路分别连接基地和水系,用于根据污水中养分浓度来切换径流污水的处理管路;
回灌管路,其通过第二支路连接稻田出水口和种植基地的灌溉管路,用于将净化后的水输送回种植基地。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上述基地设有雨量传感器、流量传感器、计时器。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上述生态沟渠设置于连接上述稻田与水系的沟槽上,其包括沟渠,所述沟渠的侧壁间隔设有多个便携式脱氮除磷装置。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生态沟渠设置于连接所述种植基地与池塘的沟槽上。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上述第一支路上设有第一电控阀门或第一水泵。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上述第二支路上设有第二电控阀门和第二水泵,上述第二支路与上述生态沟渠的人口之间的管路上还设有第三电控阀。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上述控制器上设有灌溉模块、雨量监测模块、流量监測模块、管路控制模块、浓度检测模块:
灌溉模块,其用于控制上述灌溉管路的运行;
雨量监测模块,其用于检测基地的降雨量和天气情况;
流量监测馍块,其用于检测基地出水口的流量大小;
管路控制模块,其用于根据不同級别的污染程度来综合控制多级消纳管路、径流控制管路、回灌管路的开启或关闭;
浓度检测模块,包括浓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污水中污染物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029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污水处理单元及其使用方法与用途
- 下一篇:基于生态网箱的水质净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