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宜于微电网群的内部三相不平衡扰动抑制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003050.8 申请日: 2019-01-02
公开(公告)号: CN109617098B 公开(公告)日: 2022-05-06
发明(设计)人: 杨维满;王兴贵;朱亚娜;郭永吉;李晓英;郭群;王琢玲;齐霄鹏 申请(专利权)人: 兰州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H02J3/26 分类号: H02J3/26
代理公司: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2102 代理人: 董斌
地址: 730050 甘肃*** 国省代码: 甘肃;6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适宜于 电网 内部 三相 不平衡 扰动 抑制 方法
【说明书】:

一种适宜于微电网群的内部三相不平衡扰动抑制方法,首先根据区域负载对供电电压三相不平衡度进行划分,三相不平衡影响表现敏感性负载接至微电网互联母线,三相不平衡影响表现一般性负载接至三相交流微电网内部母线上。然后,三相交流微电网自身不平衡由内部微电源逆变器三相失衡控制就地解决,微电网互联母线三相不平衡由串联型微电网内部串联逆变环节有效控制负责抑制。最后,运行过程中实时监测两级母线电压不平衡度,当微电网互联母线三相不平衡度超出阈值时先切除单相交流微电网,再考虑切除互联母线单相负载或不平衡三相交流微电网。涉及的多重不平衡抑制策略对提高新型分布式电力网络清洁能源消纳能力与供用电质量具有重要用途。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微电网群的内部三相不平衡扰动抑制策略,特别是基于组合式三相串联型微电网或直流微电网、微电源逆变器控制以及不平衡负荷切除的多重不平衡控制方法,来综合抑制微电网群内部互联母线以及微电网交流母线电压三相失衡的策略。

背景技术

利用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大规模开发清洁能源势在必行,但“弃风、弃光、弃电”现象目前却已频频出现,所以大规模清洁能源的消纳问题已迫在眉睫。微电网群是具有高比例高渗透率可再生能源的一种新型电力网络。它将多个微电网通过联络线路互联后实现能量互济调控,由此不仅可以提高内部微电网供电的可靠性,还可以进一步增大清洁能源渗透率,更为重要地是多个微电网以群簇方式运行可大大减少被动配电网直接管理、控制分布式电源的信息量。从长远看来,微电网群簇方式是未来清洁能源大规模消纳的一种有效途径,它既可作为被动配电网的未来新型底层结构,又可作为未来主动配电网的一种过渡形式。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微电网群联络母线会受所接微电网与群级负荷、配电网带来的三相不平衡扰动影响。内部非对称群级负荷与不平衡微电网所带来的三相不平衡干扰会引起联络母线三相电压失衡,尤其在微电网群区域性自治运行模式下。内外部扰动作用、并/孤运行模式切换、微电网之间能量互济等诸因素共同对微电网群构成一种混杂的运行环境,诸多因素严重威胁系统电能质量和安全稳定运行。尤其是微电网群互联母线以及微电网内部交流母线,受不平衡负载,单相分布式发电单元等的影响,使得母线电压三相失衡,同时互联母线三相失衡有可能就进一步传播到微电网内部交流母线上,由此影响各级母线电压平衡度。因此,微电网群内部扰动下的三相不平衡问题对改善系统电能质量、提高运行能力具有重要的决定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利用组合式三相串联型微电网、直流微电网、微电源逆变器有效控制以及平衡负载或不平衡分布式网络与发电单元逐级切除来保证微电网群各级交流母线电压的三相平衡性,以提高供用电系统的电能质量。

本发明中抑制策略所涉及的微电网群系统由三相交流微电网(1)、组合式三相串联型微电网(2)、直流微电网(3)、单相交流微电网(4)、并网开关((5)、(6)、(7)、 (8)、(9))、并网变压器((10)、(11)、(12)、(13)、(14))、联络线((15)、 (16)、(17)、(18))以及微电网互联母线(21)组成,所述的三相不平衡扰动抑制策略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在考虑区域性负荷位置分配时,将对三相电压不平衡扰动敏感的负荷(19)接至微电网互联母线(21)上,对三相电压不平衡扰动表现一般性负荷(20)根据一定容量占比分配后一部分接至微电网互联母线(21)上,三相电压不平衡扰动一般性负荷剩余部分接至三相交流微电网(1)的内部母线上,三相交流微电网(1)、组合式三相串联型微电网(2)、直流微电网(3)、单相交流微电网(4)以及整个微电网群系统或并网运行,或离网运行;

步骤2:三相交流微电网(1)中380V母线电压三相失衡由内部微电源通过自身变流器控制实现,即三相交流微电网(1)内部三相不平衡负荷功率流由其内部微电源提供,平衡功率流由其它微电网(组合式三相串联型微电网(2)、直流微电网(3)、单相交流微电网(4))接济;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030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