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小电源浪涌冲击的辅助启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03942.8 | 申请日: | 2019-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70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樊石生;王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神西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4 | 分类号: | H02H9/04;H02J7/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100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小 辅助启动装置 电源浪涌 用电设备 电容 用电器 电源 延时启动开关 系统稳定性 电气寿命 供电电源 接入电源 开关触点 开关回路 控制回路 系统干扰 限流充电 延时充电 增加容量 延时 电量 | ||
一种减小电源浪涌冲击的辅助启动装置,包括有供电电源、限流充电回路、延时充电开关回路、控制回路、延时启动开关回路、用电设备;通过在用电设备前端增加容量大小合适的电容,用该电容的电量启动用电器,通过延时接入电源实现减小用电器启动对电源的冲击,具有延长电源和开关触点电气寿命,减小系统干扰,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车车辆电器启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小电源浪涌冲击的辅助启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机车车辆电气领域的所有电气由于工作环境、工作特点、实现的功能等的不同,电器前端都有为用电器提供电能的装置,该装置为了实现某种特定功能前端装有电能转换元件,这个电能转换元件对外呈现为容性或感性特性。所以在用电器通电的一瞬间,会对用电器的电容充电同时实现电平的转换,在这个过程中过大的启动电流,就会对提供电力的电源造成比较大的浪涌冲击。这种冲击可能会干扰其他电器的正常工作,减少电源或其他电气的寿命,导致电磁兼容不达标;同时这个冲击和干扰过程会引起系统电源跌落,引起数字系统误码,或系统重启,烧损开关器件的接触触点,也可能会引起连接器打火、发热,引发火灾。目前常用的方法是抑制大电流的冲击,这种通用方法在一些场合适用,在大多数电气回路中不适用,原因是过分抑制了冲击电流,导致某些电器启动电流过小而无法启动。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小电源浪涌冲击的辅助启动装置,既可减小电器的正常启动电流对电源的冲击,提高轨道车辆运行的可靠性,又可以不影响电器的启动性能,有效的降低轨道交通车辆的运营成本。该装置具有降低对电源浪涌冲击,延长电源寿命,减小系统干扰,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小电源浪涌冲击的辅助启动装置,包括有与电源正极相连的防反接保护二极管 D1;防反接保护二极管D1通过防反向放电二极管D2与电阻R1相连;电阻R1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电源负极分别与防反向放电二极管D2的阳极、二极管D3的阴极、电容C2的负极、二极管D4的阴极、三极管Q3的发射级、电容C3的负极、负载的负极、二极管D5的阴极、电容C4的负极、电容C5的负极相连;
二极管D3的阳极接电源负极;电阻R1一端与防反向放电二极管D2的阴极相连,另一端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电阻R3的一端连接到防反接保护二极管D1的阴极,另一端连接到电容C2的正极;电阻R2的一端连接到电阻R3和电容C2的公共端,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4的阴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和MOS管Q1的G极相连;三级管 Q3的基级通过电阻R7连接到二极管D6的阳极,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到电阻R4和电容C3的公共端;电阻R4的另外一端连接到MOS管 Q1的S级,MOS管Q1的D级连接到电阻R1和电容C1的公共端;MOS 管Q2的S级与MOS管Q1的S级和电阻R4的一端连接后共同与用电器的正极连接;MOS管Q2的D级与电阻R6的一端和电容C5的正极相连,MOS管Q2的G级通过电阻R5与二极管D5的阴极相连,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到电源负极上;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容C4的正极、电阻R5与二极管D5的公共端相接;电源正极连接到电阻R6与MOS 管Q2的公共端;电阻R6与MOS管Q2的公共端同时连接到防反接保护二极管D1、反向放电二极管D2、二极管D3与电阻R3的公共端。
所述的电阻R1为电容C1的充电限流电阻。
所述的电容C1为储能电容。
所述的电阻R3、电容C2组成缓启动电路。
所述的电容C3和电阻R4组成延时断开电路,作用是负载启动过程结束以后将辅助启动电容C1从回路中延时切除。
所述的电阻R5、二极管D5、电容C4、电阻R6组成延时启动电路,MOS管Q2延迟1s,MOS管Q2导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神西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神西电气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039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