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焦化除尘焦粉应用于剩余氨水处理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04341.9 | 申请日: | 2019-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672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周稳华;李腾姣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泰富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2F101/34;C02F101/18;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41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尘 焦粉 剩余氨水处理 可用 焦化企业 焦化 工业生产流程 焦化废水处理 焦化污水处理 煤焦油加工 污染物指标 处理负荷 过程产生 环保问题 生产工序 生化处理 剩余氨水 脱酚工艺 吸附材料 吸附作用 蒸氨工序 酚钠盐 含油量 换热器 蒸氨塔 配煤 脱酚 吸附 萃取 生产工艺 应用 堵塞 配合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焦化除尘焦粉应用于剩余氨水处理的方法,主要是在焦化企业剩余氨水处理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生产工序收集的除尘焦粉的吸附作用配合高效萃取连续脱酚工艺,达到降低剩余氨水含油量及其他污染物指标,改善蒸氨工序的操作,解决蒸氨塔和换热器易堵塞问题,同时减轻焦化污水处理末端设施生化处理站处理负荷的目的。此外结合焦化企业生产工艺,吸附离心后除尘焦粉可用于配煤,脱酚过程产生的酚钠盐可用于煤焦油加工或外售,从而彻底解决目前使用其它吸附材料存在的危废难处理等环保问题。该处理方法可用于焦化废水处理工业生产流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焦化废水处理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清洁生产特点的新型焦化除尘焦粉应用于剩余氨水处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生化废水成分复杂,且含有很多难以生物降解的芳香族有机物、杂环及多环化合物,对于焦化废水的处理,国内目前公认的比较有效的处理方法是采用A2/O法,即两段生物厌氧、一段生物好氧过程,可使COD、氨氮大幅降低。但据调查,严格地按国家排放标准中的氨氮≤25mg/L(国标GB8978-1996中的二级标准)去验收,这种方法也难达排放标准。众所周知,生化废水的主要来源是剩余氨水。
焦粉是焦炭生产环节的产物,在干熄焦工艺中可得到大量微细粒焦粉。焦粉由于粒度微细而难以直接用于钢铁冶炼,长期以来作为普通燃料使用,其价格低廉、简单易得。炼焦煤在隔绝空气热解过程,会使煤炭结构发生变化,形成的焦炭其孔隙结构和比表面积均得到增强,因此细粒焦粉具有可观的吸附能力。将焦粉吸附功能与制热功能相结合,用于焦化废水治理,不仅降低昂贵的吸附剂成本,同时吸附污染物后的焦粉可重新作为炼焦配料,实现污染物高温降解,克服了二次污染问题。
现有技术中没有焦化行业有关采用焦化焦粉来对剩余氨水进行预处理类的实际设计、生产技术方面相关信息。该工艺在焦化行业为首创,使用焦化企业生产工序收集的除尘焦粉,充分结合焦化企业配煤工段的工艺流程,吸附离心后产生的除尘焦粉废料直接配入煤中,不仅达到源头治污、减量化的环保需要,还可以彻底解决使用其它吸附材料存在的成本高昂、危废难处理等问题,降低配煤成本,改善焦炭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剩余氨水蒸氨工序能耗高及设备堵塞、生化废水难处理、吸附剂原料及吸附废料处理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焦化除尘焦粉应用于剩余氨水处理的方法。该方法用于焦化企业使用生产工序收集的除尘焦粉预处理剩余氨水后,结合连续脱酚工艺对剩余氨水进行综合处理;同时充分结合焦化企业配煤工艺流程,吸附离心后产生的除尘焦粉废料直接配入煤中,不仅达到源头治污、减量化的环保需要,还可以彻底解决使用其它吸附材料存在的成本高昂、危废难处理等问题,降低配煤成本,改善焦炭质量;基本无需新建生产及储存设施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a) 焦化企业剩余氨水和焦化生产工序收集的除尘焦粉送入反应槽中,搅拌混合;
b) 反应槽内混合吸附处理后的剩余氨水通过离心机分离,除掉剩余氨水中的混合的湿除尘焦粉;
c) 离心后的剩余氨水送入自动反冲洗过滤器;
d) 过滤器后的剩余氨水送入含有高效萃取剂的多级逆流萃取系统中,除掉剩余氨水中的酚类物质;
e) 脱酚处理后的废水送入蒸氨工序;
f)步骤b)中离心分离后的湿除尘焦粉送入焦化配煤系统;
g)步骤d)中萃取饱和后的含酚负载高效萃取剂,用碱液反萃取后继续使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步骤a)所述除尘焦粉的粒径分布在0.1-1.5mm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步骤a)中所述除尘焦粉通过气力输送方式直接送入反应槽中或输送储存到料仓再定量配入反应槽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泰富特种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铜陵泰富特种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043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