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定量测定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05406.1 | 申请日: | 2019-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84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付海燕;郭晓明;佘远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立改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量 测定 酮类 化合物 方法 | ||
一种定量测定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制备及化学分析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自组装纳米化的四‑(4‑吡啶基)锌卟啉光敏效应和ZnCdSe量子点在缓冲溶液体系中制备得到一种具有双重复合纳米效应的可逆纳米卟啉荧光传感器;再利用黄酮类化合物与纳米卟啉间强作用力,将纳米卟啉与量子点间可逆复合传感界面拉开不同程度的特异性变化,从而实现黄酮类化合物的定量检测。本发明所涉及的制备方法简单可控且对黄酮类化合物检测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特异性强,不仅能在黄酮类化合物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可望在生物化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制备及化学分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可逆纳米卟啉荧光传感器可控制备及其高灵敏检测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黄酮类物质是植物次生代谢的产物,在各种各样的食品和饮料中,如茶,咖啡,葡萄酒,水果,蔬菜和全麦谷物中广泛存在,具有明显的药理活性作用,如抗氧化、抗炎、抗病毒等。到目前为止,已有多种分析方法,包括电化学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电喷雾质谱、高速逆流色谱法、二极管阵列被用于检测多酚类物质。虽然这些方法具有高精密度,高灵敏度,交叉干扰小,但是实验过程需要繁复的样品前处理,耗时,成本昂贵,且只能由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操作,不方便进行现场检测。因此,我们需要一种高效、简便、可靠的手段检测黄酮类化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提供一种制备简单、反应条件温和的新型可逆纳米卟啉荧光传感器可控制备方法;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基于荧光开-关-开模式法快速定量识别槲皮素,芦丁,山奈素,山奈酚的可逆纳米卟啉荧光传感器。
本发明使用的特异性识别定量槲皮素,芦丁,山奈素,山奈酚的可逆纳米卟啉荧光传感器,采用ZnCdSe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四-(4-吡啶基)锌卟啉溶液与甜菜碱制备得到的自组装纳米卟啉为荧光猝灭剂,两者的特异性结合得到开关纳米卟啉荧光传感器。开关纳米卟啉荧光传感器与槲皮素,芦丁,山奈素,山奈酚作用得到可逆(开-关-开)纳米卟啉荧光传感器。
一种定量测定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将二氯化锌和N-乙酰-L-半胱氨酸溶于超纯水中,在冰浴、常压下搅拌20分钟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将溶液pH调为9.7,然后加入二氯化镉充氮气冰浴搅拌5分钟。加入NaHSe,搅拌5分钟。最后将此溶液放入反应釜中,在200℃的烘箱中反应65分钟,得到ZnCdSe量子点;
(2)将四-(4-吡啶基)锌卟啉即ZnTPyP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超声溶解后置于4℃下备用;然后加入ZnTPyP的DMF溶液和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的水溶液室温下混合搅拌10min后得到一种非常稳定的绿色透明胶体四-(4-吡啶基)锌卟啉自组装体纳米棒即纳米卟啉溶液;
(3)将四-(4-吡啶基)锌卟啉自组装体溶液加入ZnCdSe量子点荧光探针,再加入pH=8.0的Tris-HCl缓冲溶液,四-(4-吡啶基)锌卟啉自组装体通过电子转移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作用,猝灭量子点荧光,通过特异性结合得到的复合物,提供量子点一个“Turn-off”的状态,荧光强度由840左右降至360左右;从而得到具有双重复合纳米效应的开关纳米卟啉荧光传感器;
(4)将不同标准浓度的黄酮类化合物分别加入到相同的开关纳米卟啉荧光传感器中,开关纳米卟啉荧光传感器中的量子点荧光恢复,不同浓度的黄酮类化合物致使量子点荧光恢复的现象产生明显的差异,实现了在可逆纳米卟啉荧光传感模式下黄酮类化合物的识别与定量;从而得到可逆“开-关-开”纳米卟啉荧光传感器;得到标准的现象,
或直接将步骤(3)和(4)合并:分别将不同浓度范围的黄酮类化合物与步骤(2)中合成的四-(4-吡啶基)锌卟啉自组装溶液、pH=8.0的Tris-HCl缓冲溶液混合,静置5分钟;再加入步骤(1)合成的ZnCdSe量子点,在400-550nm处进行荧光光谱测定,测得其5分钟后的光谱,得到标准的光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民族大学,未经中南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054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