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卫星天线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06134.7 | 申请日: | 2019-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39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桂万如;邓庆勇;杨如意;刘斌;王立;黄金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若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9/06 | 分类号: | H01Q19/06;H01Q3/14;H01Q3/08;H01Q1/42;H01Q1/12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张景云 |
地址: | 236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望江西路508***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卫星天线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卫星天线,包括天线罩底座、底板、支架、驱动机构、转动机构;支架包括龙伯球固定板、升降机构、馈源支架;龙伯球固定板通过升降机构倾斜固定在底板上;龙伯球固定板低端垂直投影处于底板垂直投影范围以外;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带轮;电机固定在底板上,带轮固定在天线罩底座上表面;转动机构包括滑环;滑环固定在底板上且与带轮同心固定;电机启动后,带动底板以中心轴为转轴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对底板的裁剪,实现龙伯球固定板的较低侧可以低于底板,从而降低天线的整体高度;升降机构可调节龙伯球固定板的倾斜角度,以适应不同地域的寻星需求;带轮和天线罩底座都固定在天线底座上面,减少转接板,进一步降低天线高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星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卫星天线。
背景技术
卫星天线是现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卫星天线的作用是收集由卫星传来的微弱信号,并尽可能去除杂讯。
动中通是“移动中的卫星地面站通信系统”的简称。通过动中通系统,车辆、轮船、飞机等移动的载体在运动过程中可实时跟踪卫星等平台,不间断地传递语音、数据、图像等多媒体信息,可满足各种军民用应急通信和移动条件下的多媒体通信的需要。
目前的动中通天线系统中,多采用两轴、三轴或者四轴跟踪技术,包括方位轴、俯仰轴、横滚轴和极化轴,这种结构在车载或船载动中通中可以实现稳定的寻星和跟踪卫星的功能。但是,这样的结构方式存在固有的缺点,即通过方位转动、俯仰转动、横滚转动和极化调节的动中通天线就会严重增加系统的体积重量,特别是在车载动中通中。车载体无法接受过高的剖面结构和过重的整机重量,从而对汽车载体提出了比较高的需求,限制车载动中通的使用场景。通常的方式是以牺牲天线增益的前提下降低天线剖面和重量,以满足车载平台的要求,但是这样会产生通信速率降低频繁丢星甚至造成通信链路中断。
目前卫星通信卫星多使用的是同步轨道卫星,在不同的维度的情况下,所需要的天线的仰角不同,在低纬度的地方所需的仰角低,在高纬度的地方所需要的仰角大,所以在低纬度的地方天线的高度可以更低。
降低动中通天线的高度和重量,将会大幅度降低汽车载体的要求和改造成本,同时汽车载体可以携带更大口径的天线提高动中通天线的性能,降低功率消耗。所以如何根据卫星通信特点,设计出一台体积重量功耗低增益高的车载动中通天线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和商业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降低卫星天线的轮廓,以及对不同地域的寻星需求。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卫星天线,包括底座天线罩底座、底板、支架、驱动机构、转动机构;
所述支架包括龙伯球固定板、升降机构、馈源支架;所述龙伯球固定板通过升降机构倾斜固定在底板上,馈源支架固定在龙伯球固定板上;所述龙伯球固定板低端垂直投影处于底板垂直投影范围以外;
在底板底部固定有天线底座,底板通过天线底座固定在天线罩底座上;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带轮;所述电机固定在底板上,带轮与天线底座同轴固定并固定在天线罩底座上表面,电机输出轴通过皮带与带轮联动;
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滑环;在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中心孔,滑环固定在中心孔内,且与带轮同心固定滑环与天线底座同轴转动固定;滑环的中心轴与底板固定;电机启动后,带动底板以中心轴为转轴转动。
优选的,在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有若干个支撑轮,支撑轮与底座天线罩底座滚动接触。
优选的,所述龙伯球固定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放置龙伯球的放置孔。
优选的,所述馈源支架固定在龙伯球固定板的下表面,馈源固定在馈源支架上,与龙伯球组成透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若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若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061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