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摄像用光学透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06285.2 | 申请日: | 2016-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92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谚;廖凌峣;陈纬彧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1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李岩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摄像 用光 透镜 装置 电子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摄像用光学透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摄像用光学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第一透镜具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三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四透镜具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五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六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于离光轴处具有至少一凸面,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摄像用光学透镜组的透镜总数为六片。本发明还公开具有上述摄像用光学透镜组的取像装置及具有取像装置的电子装置。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16年1月29日;申请号为:201610064860.0;发明名称为:摄像用光学透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摄像用光学透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电子装置的摄像用光学透镜组及取像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小型化摄影镜头的蓬勃发展,微型取像模块的需求日渐提高,且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的精进,使得感光元件的像素尺寸缩小,再加上现今电子产品以功能佳且轻薄短小的外型为发展趋势,因此,具备良好成像质量的小型化摄影镜头俨然成为目前市场上的主流。
由于近年来高级智能手机、穿戴式装置与平板计算机等高规格行动装置朝向轻薄化的方向发展,更带动摄像镜头在小型化上的要求提升,传统透镜配置的光学系统已经难以同时满足大光圈与短总长的需求。因此,提供能应用于高级电子装置并同时具有大光圈与短总长特征的高成像质量小型化光学系统,实为目前业界欲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像用光学透镜组、取像装置以及电子装置,其中摄像用光学透镜组的透镜总数为六片。其中,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三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五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六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于离光轴处具有至少一凸面,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当满足特定条件时,本发明所提供的摄像用光学透镜组可同时满足大光圈、短总长以及高成像质量等需求。
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像用光学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三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五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六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于离光轴处具有至少一凸面,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摄像用光学透镜组的透镜总数为六片。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第一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2,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3,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4,第三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5,第三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6,第四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7,第四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8,第五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9,第五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0,第六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1,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2,其满足下列条件:
-7.0R6/R70;
0R10/R112.0;以及
|R12||Ri|,其中i=1、2、3、4、5、6、7、8、9、10、11。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其包含前述的摄像用光学透镜组与一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摄像用光学透镜组的成像面上。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含前述的取像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062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