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二维激光雷达数据中直线特征的室内未知环境定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06561.5 | 申请日: | 2019-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995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林靖宇;吴绍锋;胡丹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17/42 | 分类号: | G01S17/4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李彦孚;何承鑫 |
地址: | 530004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二维 激光雷达 数据 直线 特征 室内 未知 环境 定位 方法 | ||
1.一种基于二维激光雷达数据中直线特征的室内未知环境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得室内未知环境的激光雷达数据j=1,2,...,m,其中,为第i帧激光雷达数据对应的第j个扫描点,分别为笛卡尔坐标系中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S2)、对每帧数据点集{Pi}进行自适应阈值分割,标注得每帧连通域点集
S3)、使用非直线特征分割法对连通域集合进行再分割,生成每帧数据的直线段特征描述符
S4)、对于相邻帧的直线段特征描述符使用聚类算法计算相邻两帧数据之间的旋转角度△βi;
S5)、对于利用聚类算法计算出相邻两帧数据的位移矩△T=[△p,△q]T,其中,△p为横坐标位移,△q为纵坐标位移;
其中,对于两帧数据的直线特征集合结合偏转角△βi,利用聚类算法计算位移矩阵△T=[△x,△y]T,具体步骤如下:
S501)、将直线特征中的所有直线旋转△βi,得到新的线段组
S502)、如果对应第i帧的第ki条直线段,在第i+1帧中存在一条或多条直线,使得:
则构成一组直线段对;两帧数据的直线段对集合即为
其中,和分别表示对应直线在极坐标系中的极角,ζ为极角差值的阈值,为直线段对;
S503)、如果两帧数据中的任意两对直线段对:
和满足条件则可求解位移矩阵
其中,η极角差阈值,和分别是直线段和的单位法向量,dh和dq分别为对应直线段和的两直线间的距离,任意两直线段对计算得到的组成位移矩阵集合:
S504)、以作为样本进行聚类,取样本数最多的簇作为关键簇,最后对关键簇的所有样本加权平均即可得到最终的位移矩阵△T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二维激光雷达数据中直线特征的室内未知环境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传感器采用二维激光扫描仪,将其安装在移动机器人上,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移动,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激光雷达采集相邻两帧数据点集Pi和Pi+1,并使用中值滤波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去噪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二维激光雷达数据中直线特征的室内未知环境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使用自适应阈值分割法标注连通域,具体步骤如下:
S201)、根据激光雷达数据Pi,计算相邻采样点的距离di和自适应分割阈值Φi,具体如下式:
其中,为和之间的欧式距离,和分别为激光雷达数据Pi的第j-1和j个数据点,为激光雷达数据Pi的第j个数据点的自适应阈值,ξ为环境变量,O为采样传感器位置,为计算辅助点,延长线段至点使
S202)、对于数据点集Pi,提取分割点集:
该公式表示将满足条件的数据点标记为分割点其中,阈值t1限定点集中的最小特征点数,jk为分割点下标,k=0,1,2,...,M,M≤m,j0=2,jM=m;
S203)、分割Pi→{Pi,1,Pi,2,...,Pi,Ki},其中,Pi,k表示Pi分割出来的第k个子集;整理标注值,得到最终的连通域集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大学,未经广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0656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脉冲激光测距仪
- 下一篇:光学系统、图像捕获装置、距离测量装置和车载系统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