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目标跟踪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07010.0 | 申请日: | 2019-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413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宁明;范小礼;王静;刘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T7/246 | 分类号: | G06T7/246;G06K9/62 |
代理公司: | 北京格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9 | 代理人: | 张沫;周娇娇 |
地址: | 10085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目标 跟踪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目标跟踪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的一实施方式包括:从当前帧图像中获取至少一个待确认目标;针对前一帧图像中的任一已确认目标:获取其每一邻域目标的距离和偏离角度输入预设数学模型,以确定该已确认目标的位置矢量分布指标;针对当前帧图像中的任一待确认目标:获取其每一邻域目标的距离和偏离角度输入所述数学模型,以确定该待确认目标的位置矢量分布指标;获取当前帧图像中位置矢量分布指标最接近前一帧图像中该已确认目标的待确认目标,将该待确认目标与该已确认目标确定为同一目标。该实施方式能够对同一目标进行稳定持续跟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目标跟踪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红外半实物仿真技术试验过程中,需要对多个红外目标进行检测、跟踪并识别。由于多个红外目标的形状、大小(即目标面积)、位置(即目标中心坐标)和灰度值非常接近,同时存在仿真图像跳帧等因素,对目标进行持续稳定跟踪具有很大困难。为了支撑后续目标识别处理和识别准确度,必须解决多个相似红外目标的跟踪问题。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用于跟踪多个相似目标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跟踪多个相似目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目标跟踪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标跟踪方法可将当前帧图像与前一帧图像中的同一目标进行关联以跟踪该目标;其中,当前帧图像与前一帧图像为相邻帧图像;所述方法包括:从当前帧图像中获取至少一个待确认目标;针对前一帧图像中的任一已确认目标:选取该图像中该已确认目标的至少一个邻域目标,获取每一邻域目标相对于该已确认目标的距离和偏离角度,并将获取的每一邻域目标的距离和偏离角度输入预设数学模型,以确定该已确认目标的位置矢量分布指标;针对当前帧图像中的任一待确认目标:选取该图像中该待确认目标的至少一个邻域目标,获取每一邻域目标相对于该待确认目标的距离和偏离角度,并将获取的每一邻域目标的距离和偏离角度输入所述数学模型,以确定该待确认目标的位置矢量分布指标;获取当前帧图像中位置矢量分布指标最接近前一帧图像中该已确认目标的待确认目标,将该待确认目标与该已确认目标确定为同一目标。
优选地,所述选取该图像中该已确认目标的至少一个邻域目标,具体包括:确定该图像中基于该已确认目标的四个象限,从每一象限中选取距该已确认目标最近的目标作为邻域目标;所述选取该图像中该待确认目标的至少一个邻域目标,具体包括:确定该图像中基于该待确认目标的四个象限,从每一象限中选取距该待确认目标最近的目标作为邻域目标。
优选地,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从当前帧图像中获取至少一个待确认目标之后:针对前一帧图像中的任一已确认目标,获取当前帧图像中每一待确认目标与该已确认目标在至少一个预设维度的相似度指数;在相似度指数小于预设阈值的待确认目标的数量为1时,将该待确认目标与该已确认目标确定为同一目标;在相似度指数小于预设阈值的待确认目标的数量大于1时,针对该待确认目标执行确定位置矢量分布指标的步骤,将当前帧图像中除该待确认目标之外的目标舍弃。
优选地,所述维度包括:目标面积、目标中心坐标和目标灰度平均值;所述相似度指数为待确认目标与已确认目标在每一维度取值差值的平方和;以及,所述从当前帧图像中获取至少一个待确认目标,具体包括:确定当前帧图像中灰度为极大值的像素点,以该像素点及其连通的像素点组成初选目标,并确定每一初选目标的面积、中心坐标、灰度平均值和信噪比;将面积、和/或信噪比不符合预设判别条件的初选目标去除,将其余初选目标确定为当前帧图像的待确认目标。
优选地,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从当前帧图像中获取至少一个待确认目标之前:利用预设的滤波算子对当前帧图像进行形态学滤波;形态学滤波之后,依据预设的卷积算子对当前帧图像进行局部累加处理;以及,当前帧图像和前一帧图像都为红外图像。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目标跟踪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未经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070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