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约化农田生态强化模型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008390.X 申请日: 2019-01-04
公开(公告)号: CN109496712A 公开(公告)日: 2019-03-22
发明(设计)人: 赵建宁;杨殿林;王慧;刘红梅;王丽丽;谭炳昌 申请(专利权)人: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主分类号: A01G22/00 分类号: A01G22/00;A01G22/20;A01G22/40;A01G17/00;A01G25/00;E02B11/00;E02B13/00
代理公司: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代理人: 郭俊霞
地址: 300000*** 国省代码: 天津;1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农田生态 集约化 斑块 农田 立体生态 排灌系统 生态廊道 生态修复 间作 病虫草害 立体防护 排水沟渠 植被 植物带 构建 河湖 田块 拦截 林地 湿地 村镇 均衡 土壤 建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集约化农田生态强化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

农田内的带化轮间作模型,该带化轮间作模型包括至少两种作物,该作物之间实行轮间作种植方式;

农田边界的排灌系统生态廊道模型,该排灌系统生态廊道模型包括纵横交错的输排水沟渠和在所述输排水沟渠上种植的植被;

农田边界的乔灌草立体生态网模型,该乔灌草立体生态网模型包括在田块周围和农田道边构建植物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约化农田生态强化模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非农斑块生态模型,该非农斑块生态模型通过所述输排水沟渠或者乔灌草生态网与农田斑块形成一体,使生物在非农斑块与所述农田斑块之间迁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约化农田生态强化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农斑块包括林地斑块、村镇斑块和河湖塘湿地斑块;

所述林地斑块以林下植物覆盖为主;

所述村镇斑块的周边建设10~30m的乔灌草植物过渡带;

所述河湖塘湿地斑块的周边建设植物拦截带。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集约化农田生态强化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化轮间作模型中作物的宽幅为4~8m,带宽为8~16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约化农田生态强化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物包括玉米和豆科作物,所述玉米和所述豆科作物实行轮间作种植方式,且行逐年交替种植方式;

和/或,所述作物包括粮食作物和绿肥植物,所述粮食作物和所述绿肥植物实行轮间作种植方式,且行逐年交替种植方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约化农田生态强化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的种植行距为55~60cm;

所述豆科作物包括花生或大豆,所述花生采用垄作,其垄距为85~90cm,垄面宽为50~55cm,垄高为8~10cm,每垄2行,陇上行距为30~35cm,穴距为12~18cm;

所述大豆的种植行距为38~42cm,株距为13~15cm。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集约化农田生态强化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排水沟渠包括设在农田内的排水沟渠和设在农田外的河道;

所述排水沟渠内种植草本植物,优选的,所述草本植物包括紫花苜蓿、黑麦草、波斯菊、二月兰、狗牙根、高羊茅、马鞭草、百日菊和小冠花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河道的道路边种植林木,所述林木下面种植绿化景观植物,所述河道的两侧坡面种植护坡和/或景观植物,优选的,所述林木包括杨树、柳树、槐树、法桐、水杉和银杏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绿化景观植物包括狗牙根、高羊茅、黑麦草、波斯菊、二月兰中、百日菊和小冠花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护坡和景观植物包括多年生黑麦草、弯叶画眉草、高羊茅、百喜草、波斯菊、二月兰、紫花苜蓿、狗牙根和小冠花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河道的底部种植水生植物,优选的,所述水生植物包括路易斯安娜鸢尾、香蒲、芦苇、水葱、再力花、水芹、荷花、睡莲和狐尾藻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约化农田生态强化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的两侧布设有多个亲水台阶,相邻两个所述亲水台阶之间的距离为300-500m。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集约化农田生态强化模型,其特征在于,农田中划分多个网格单元,所述植物带设置在所述网格单元的四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约化农田生态强化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农田以300~500亩划分为1个网格单元,所述植物带的宽度为4~8m;

所述植物带包括交叉种植的乔木、灌木和花草,优选的,乔木种植1~2行,行距为2~4m,株距为4~8m,所述灌木种植在所述乔木下,所述灌木的带宽为2~6m,所述花草种植在所述灌木外侧,种植宽度为2~4m;

优选的,所述乔木包括杨树、槐树、柳树、法桐、水杉和银杏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灌木包括条墩桑、蔷薇、黄杨、女贞、连翘、胡枝子、迎春花和荆条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花草包括早熟禾、防风、青篙、三叶草、紫草、薄荷、百脉根、白茅、马蔺、莺尾和鼠尾草中的一种或多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未经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0839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