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研究泥岩裂隙渗流通道自我封堵特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08788.3 | 申请日: | 2019-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829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刘杰;孙涛;吴傲;叶志强;黎照;高素芳;李骁霖;张罗送;李洪亚;陈诚;贺梦玲;田港;周预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G01C7/00;G01C5/0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研究 泥岩 裂隙 渗流 通道 自我 封堵 特性 方法 | ||
1.一种研究泥岩裂隙渗流通道自我封堵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泥岩分割:取样品泥岩,将其分割为上半块泥岩(A)及下半块泥岩(B)待用;
步骤2:断裂面第一次检测:将切割后的下半块泥岩(B)上的断裂面用三维激光扫描仪确定扫描中心点以及扫描区域,在断裂面上标出的“十”字为后续三维表面形貌扫描试验的“三维扫描中心点”,“三维扫描中心点”为试样中心点投影到断裂面上的点,扫描的区域为以确定的“三维扫描中心点”为中心的矩形,每次扫描断裂面扫描区域扫描方向一致;
通过表面三维形貌系统Nanovea 3D软件进行三维扫描得到断裂面表面伪色视图和表面3D视图,由上述两个视图得到扫描面整体的粗糙度和高低起伏程度;通过表面三维形貌系统Nanovea 3D软件自带的封闭框法可以得到表面分形维数示意图,通过表面分形维数示意图确定高程较高的堵点和高程较低的冲刷点坐标;
用三维扫描仪扫描裂隙面,通过得到的表面分形维数示意图确定堵点和冲刷点坐标,在冲水试验后再次扫描上次确定的堵点和冲刷点的坐标点,得到冲水试验后对应堵点和冲刷点的高程变化情况;
步骤3:断裂面第二次检测:用透明盖板(1)封盖切割后的下半块泥岩(B)上的断裂面,透明盖板(1)与下半块泥岩(B)结合处保持密封,在透明盖板(1)与下半块泥岩(B)之间的空间内设置入水口(3)和出水口(4),通水,使水从入水口(3)进入并从出水口(4)流出,水流经下半块泥岩(B)上的断裂面时原本确定坐标的堵点和冲刷点会发生变化,经过24小时后再次用三维扫描仪扫描下半块泥岩(B)的断裂面,精确到步骤2确定的堵点及冲刷点坐标,对比分析其高程变化情况;
步骤4:断裂面第三次检测:将上半块泥岩(A)及下半块泥岩(B)叠放,使上半块泥岩(A)及下半块泥岩(B)之间的断裂面四周保持密封,留出入水口(3)和出水口(4)通水,使水流过断裂面,经过24h后,三维扫描仪扫描下半块泥岩(B)的断裂面,精确到步骤2确定的堵点及冲刷点坐标,对比分析其高程变化情况;
步骤5:在步骤3和4的基础上分析堵点和冲刷点的变化,从步骤2选出的坐标点中找出对泥岩自我封堵行为有明显影响的堵点和冲刷点即在通水过后高程变化明显的点,在上半块泥岩(A)上选出的点的对应位置开设视窗(5),并在视窗(5)内安装摄像机,开始通水,使水流过断裂面,过程中摄像机记录堵点和冲刷点的变化情况,24h后,三维扫描下半块泥岩(B)的断裂面,对比分析选定堵点和冲刷点高程变化,即完成泥岩裂隙渗流通道自我封堵特性的研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研究泥岩裂隙渗流通道自我封堵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视窗(5)内填充有透明树脂,摄像机(6)安装在透明树脂底部,使摄像机(6)与水流隔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研究泥岩裂隙渗流通道自我封堵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树脂选用K39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研究泥岩裂隙渗流通道自我封堵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和步骤3中的密封通过硅胶防水圈(2)实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研究泥岩裂隙渗流通道自我封堵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的样品泥岩为含有天然裂隙的可分割为上半块泥岩(A)及下半块泥岩(B)的泥岩
或者
通过人为破坏可分割成上半块泥岩(A)及下半块泥岩(B)的泥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0878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